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文化通论

  2020-05-21 00:00:00  

中国文化通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绪论 ; 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 ; 儒家文化 ; 道家文化 ; 道教文化 ; 佛教文化 ; 语言文化 ; 教育与科举文化 ; 官制文化 ; 文学 ; 绘画艺术文化 ; 书法文化 ; 建筑艺术文化 ; 工艺文化 ; 音乐文化 ; 饮食文化 ; 礼俗文化 ; 传统思维方式 ;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

中国文化通论 目录

绪论
**节 “文化”界说与“中国”的含义
第二节 中国历史沿革与中国文化的分期
第三节 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章 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
**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

第二章 儒家文化
**节 孔子及其思想
第二节 孟子及其思想
第三节 苟子及其思想
第四节 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
第五节 宋明理学
第六节 儒学地位的下降

第三章 道家文化
**节 老子及其思想
第二节 庄子及其思想
第三节 黄老之学
第四节 魏晋玄学

第四章 道教文化
**节 东汉时期道教的创立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神仙道教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活动
第四节 宋元及以后时期的道教活动
第五节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佛教文化
**节 东汉至西晋时期佛教的初传与发展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的兴盛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第四节 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创立与繁荣
第五节 佛教与中国文化

第六章 语言文化
**节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第二节 汉语与社会制度
第三节 汉语与民俗

第七章 教育与科举文化
**节 历代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科举制度及文化特征

第八章 官制文化
**节 奴隶制官制的起源与演变——先秦官制
第二节 封建官制的确立——秦汉宫制
第三节 三省六部的形成与完善——魏晋南北朝隋唐官制

第四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元明清官制

第九章 文学
**节 诗词
第二节 散文与辞赋
第三节 小说
第四节 戏曲

第十章 绘画艺术文化
**节 中国绘画的萌发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绘画
第四节 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第十一章 书法文化
**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书法史述要

第十二章 建筑艺术文化
**节 宗教建筑艺术
第二节 宫殿建筑艺术
第三节 园林建筑艺术

第十三章 工艺文化
**节 陶瓷艺术文化
第二节 青铜艺术文化
第三节 古代家具艺术

第十四章 音乐文化
**节 神话传说与历史遗存
第二节 雅颂之声与礼崩乐坏
第三节 乐府新声与胡戎之乐
第四节 歌舞伎乐与异国风情
第五节 繁声淫奏曲子词
第六节 满村听说《蔡中郎》
第七节 北剧南戏趋“乱弹

第十五章 饮食文化
**节 饮食民俗的形成
第二节 饮食的结构与类型
第三节 古代筵宴与名厨
第四节 节日食俗与嗜食、禁忌

第十六章 礼俗文化
**节 古代称谓
第二节 古代礼仪
第三节 婚姻礼俗
第四节 节日礼俗

第十七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节 爱众为公
第二节 自强不息
第三节 厚德载物
第四节 求是务实

第十八章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节 远古时期的中外文化交往
第二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西域的文化交往
第三节 唐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
第五节 近代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进入
后记

中国文化通论 节选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中国文化的特征,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借用《周易·系辞上》中的话来说,就是“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而且,不仅要考察其自然环境,还要考察其社会环境,从特定的背景上探究中国文化的特征。  **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内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还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五大海区,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显然,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特点鲜明的自然地理环境。  其一,地域辽阔,但四周都有天然阻隔。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的国家。西北为帕米尔高原,是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等交汇而成的大山结。这一带气候寒冷,冰川发达,雪海浩瀚,风沙猛烈,唐代诗人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中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这种景象:“君不见走马川(又名左未河,即今车尔臣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行雪海(泛指西域一带地区)边,平沙莽莽黄人天。轮台(唐时属庭州,隶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境内)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虽然在西汉时已奠定了经过戈壁沙漠的“丝绸之路”,将中国古代丝绸等运到中亚、西亚、欧洲,传到古代罗马帝国,轰动西方,但山路崎岖,山岭阻隔,加之高寒干旱,这个地区仍然是令人不寒而栗的西北地理极限。西南耸立着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及横断山脉环绕,往往高峰林立,壁立千仞,地高天寒,空气稀薄。其中如横断山脉,岭谷并列、山高谷深,对东西交通往来阻碍很大,所谓“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正因为它“横断”东西交通,故名。喜马拉雅,藏语意为“冰雪之乡”。主脉大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山势巍峨峭拔,雪峰重叠,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分布于此。主峰珠穆朗玛峰,突出于群山之上,海拔8848.13米,是世界上**高峰。喜马拉雅山构成青藏高原的边缘,是世界上*高大雄伟的山脉,成为中国与南亚诸国的天然分界。北方为广漠无垠的草原与沙漠,长城内外是历史上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场地,其外缘以萨彦岭、贝加尔湖、大兴安岭一线为限,再往北因为天寒地冻,人迹罕至。东部是浩瀚的太平洋,从黑龙江东部沿海至东南沿海有绵延18000公里的海岸。虽然在秦始皇时有徐福乘楼船人海,在唐代有鉴真东渡日本,在明代还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却没有导致中华民族向海洋大发展。  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说:中国的版图“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将中国称为“海内”,外国叫“海外”。中国先哲们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四海之内若一家”(《苟子·议兵》)。中国传统观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内的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的。先秦时代的《诗经·小雅·北山》中写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史稿·陶彝传》中也说:“普天率土,欢欣鼓舞。”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具有多民族内向凝聚力,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为半封闭型的大河内陆文化,与西方开放型的海洋多元文化有明显的区别。  ……

中国文化通论 作者简介

  陈书禄,江苏高淳人,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机构中国与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南京帅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受、江苏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先后拟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夫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2009-2014年)、国家社科接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15-2020年).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著有《明代诗文的演变》(江苏教育初版社,1996年)、《儒商及文化与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明代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演变》(风凰版社,2013年)、《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谬》(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主编《江苏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说》、《江苏地域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论》、《中国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丛书》等。

中国文化通论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