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

  2020-05-21 00:00:00  

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 内容简介

  经过近百年的文化论争,中国文化终于进入理论建设的阶段。张岱年先生为此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综合创新”论,方克立、刘鄂培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其中,刘仲林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创造学结合,提出了由以“仁”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向以“创”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转化的“创学”理论和方法。赵四学所*的《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分析了张岱年“综合创新”论思想的起源、近代理论研究思想代表、“综合创新”论思想的提出、具体内涵和发展演变,并对“创学”首次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分析,指出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必将进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仁”、“创”为核心的“双核”驱动的新文化建设时代。

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內外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路线与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路线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源头活水
**节 创之觉醒:罔珠之拾
一 从“李约瑟难题”谈起
二 对钱学森之问的反思
三 中国文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
第二节 儒家创生哲学思想
一 生之谓性:生命乃宇宙的*高本体
二 生之谓仁:仁德是生命的本质
三 生仁互通:生命秩序与道德追求合
第三节 道家生生哲学:忘生以达生的无为思想
一 生生之不生的厚生哲学
二 道法自然的人生态度
三 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追求
第四节 易传创生哲学:生生之谓《易》
一 生生之谓《易》
二 生而又生谓之易
三 生生不已,重在人能
第三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时代传承
**节 熊十力生命哲学对《易传》、佛学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一 体用不二
二 明天化,重人能
三 熊十力生命哲学的地位
第二节 方东美融中西一体的“生生创进”哲学
一 方东美对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吸收
二 以《周易》“生命始于创生,止于至善”为根基的生生哲学观
三 方东美以创造为核心的“普遍生命”本体论
第三节 以中西(士林)哲学融合会通的罗光生命哲学
一 生命哲学之形上学:儒家“生生”与士林哲学“存有”的会通与融合
二 动的生命观:生命本体“存有”与“变易”的会通与超越
三 由天主的创造力向人的创生力飞跃
四 罗光生命哲学对中国新哲学建设的启发
第四节 梁漱溟的生生哲学思想
一 意欲决定一切的宇宙观
二 直觉到理性的认识论
三 从理性走向“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 梁漱溟生命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四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现实基础
**节 “综合创新”论思想是中国內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 西力东侵为“综合创新”论思想创造了外部环境
二 西学东渐是“综合创新”论思想产生的外部推力
三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第二节 中国文化觉醒是“综合创新”论思想产生的內在动力
一 中国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化发展是“综合创新”论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
二 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与困境
三 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的新挑战与新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 “科玄之争”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发
一 玄学派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二 科学派思想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科玄之争”的态度
四 关于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反思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土壤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贡献
第五节 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模式之争
一 时代精英对文化变迁的反思
二 中国文化理论建设模式的探索
三 近代文化理论建设的现实选择
四 中国文化发展过程,本质上是综合创新的过程
第五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推陈出新
**节 以物为本的本体论
一 “以物为本”对传统哲学“唯气论”的传承与超越
二 “以物为本”对现代新儒家本体论的批判吸收
三 “以物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融合
四 知“本”达“至”
第二节 生生大化的宇宙观
一 生生两一
二 一本多级
三 大化三级
第三节 “兼和”之创生追求
一 “天人本至”:人生之自然
二 “兼和”:人生之当然
三 充生以达理: 自然向当然飞跃之途径
第四节 创生之境界追求:动的天人合
一 传统天人相分
二 静的天人合一:心性境界之追求
三 动的天人合一:实践能动至当然
四 动静天人合一:内修与外炼的统一
第五节 “综合创新”论方法启迪:体验、解析、会通
一 体验、解析、会通三法相结合
二 体验、解析、会通对创建新理论的启示
三 张岱年文化建设“三任务”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第六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时代发展
**节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接着讲
一 由“中、西、马”三流合一到“马魂、中体、西用”
二 兼和:中国哲学与文化建设的新范式
第二节 创学是对新文化理论的基本构建
一 创学的基本内涵
二 创学的主要根基:传统“道统”思想
三 创学的灵魂:现代“创造”精神
第三节 创学的理论具体建构
一 古道今梦:中华精神**义探索
二 中西会通中国创造学:成物与成己的统一
三 交叉科学:创学时代的新学科
第四节 新文化建设的接受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中华民族
一 弘扬民族主体精神
二 人民大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第五节 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普及一一以中华文化大学堂为例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华文化普及工作的启示
二 文化新命与大众觉悟
三 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四 学子与平民同学共修
五 文化大众化关键是人生亲证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赵四学,男,1973年生,籍贯四川省邻水县。本科为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攻读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研习科技哲学。现任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创造学、逻辑学和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创造学、中华文化综合与创新研究,发表了《论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创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五创一体”法探微》《略论周敦颐“孔颜之乐”本质及其现实意义》等多篇文章。

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