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胡朴安:中国风俗(套装上下册)

  2020-05-21 00:00:00  

胡朴安:中国风俗(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上编摘自近代报刊、杂著,下编摘自历代史志、笔记。全书由近代溯及古往,而以近为主,对我国历代以来的各省、府、县及各民族风俗民情进行梳理,并对其由来和演变加以探讨研究。尤其是上编,兼收并蓄,搜罗宏丰,对各地风俗民情的形成及变易甚有真见解,且富有兴味,对人们了解和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将大有裨益。

胡朴安:中国风俗(套装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代民俗研究大家胡朴安先生穷数十年之功,广为搜罗有关民间风俗的典籍杂志汇集成册。书中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既可使我国风俗民情不致淹没于浩繁卷帙之中,又可免除人们翻阅求索之劳,也有助于对我国民俗风情进行整体、系统的了解研究。

胡朴安:中国风俗(套装上下册) 目录

目录
自序
上编
卷一
顺天
总志
山东
济南
兖州
东昌
青州
登州
莱州
武定
沂州
泰安
曹州
山西
总志
方言(附)
农家月令(附)
太原
平阳
潞安
汾州
大同
朔平
宁武
泽州
蒲州
辽州
沁州
平定
忻州
代州
保德
解州
绛州
吉州
隰州

中国风俗
目录
卷二
河南
开封
归德
彰德
卫辉
怀庆
河南
南都
汝宁
汝州
陈州
许州
禹州
郑州
陕州
光州
江苏
江宁
苏州
松江
常州
镇江
淮安
扬州
徐州
太仓
海州
通州
安徽
安庆
徽州
宁国
池州
太平
庐州
凤阳
颍州
滁州
和州
广德
六安
泗州

卷三
浙江
总志
杭州
嘉兴
湖州
宁波
绍兴
台州
金华
衢州
严州
温州
处州

卷四
福建一
总志
福州
兴化
泉州
漳州
延平
建宁
邵武
汀州
福宁
台湾
永春
龙岩
福建二
总志
福州
兴化
泉州
漳州
延平
建宁
邵武
汀州
福宁
台湾
永春
龙岩
岁时(附)
气候(附)
杂俗(附)

卷五
湖北
总志
武昌
汉阳
黄州
德安
安陆
襄阳
郧阳
荆门
荆州
宜昌
施南

卷六
湖南
总志
长沙
衡州
永州
宝庆
岳州
常德
辰州
永顺
沅州
彬州
靖州
澧州
桂阳
时令(附)
方言(附)
苗俗(附)

卷七
陕西
习尚
时令
礼仪
方言
四川
总志
成都
重庆
保宁
顺庆
叙州
建武
叙永
夔州
龙安
宁远
雅州
嘉定
眉州
邛州
潼川
泸州
资州
绵州
茂州
达州

卷八
广东
总志
广州
韶州
惠州
潮州
肇庆
高州
廉州
雷州
琼州
罗定
连州
南雄
嘉应

卷九
广西
总志
桂林
柳州
庆远
思恩
泗城
平乐
梧州
浔州
南宁
太平
镇安
郁林

卷十
云南
总志
云南
大理
临安
楚雄
澄江
广南
顺宁
曲靖
丽江
普洱
永昌
开化
景东
蒙化
永北
广西
武定
元江
镇沅
贵州
贵阳
安顺
平越
都匀
镇远
思南
石阡
思州
铜仁
黎平
大定
南笼
遵义

下编
卷一
京兆
北京輶轩录
直隶
津沽春游录
天津之社会观察谈
天津风俗诗
天津腊月之腊品
天津祭灶之风俗
天津烧平安纸之风俗
天津求雨之风俗
天津小儿跳墙之风俗
宁津六月之两节
东光风俗略志
丰润风俗琐记
保定风俗详载
奉天
满洲之婚制
沈阳农家之歌谣
营口婚嫁之风俗
铁岭中元节之风俗
辽阳之农家谚
辽阳人之媚灶
吉林
吉林奇俗谈
吉林猎者捕兽谈
宁古塔风俗杂谈
双城跳神之习俗
黑斤济勒弥之生活
黑龙江
黑龙江风俗琐记
鄂伦春族之生活状况
鄂伦春族之风俗习惯

卷二
山东
济南采风记
济南人之特性观
惠民县之民情
惠民县之礼仪
惠民县之岁时
邹县之民情
邹县之岁时
邹县之礼仪
高唐奇俗之一种
荣成县之迷信
荣成县之清明节
沂州等处结婚借被之奇俗
山西
山西之哑叭教
保德土风拾零
河南
开封风俗诗
西华之中秋节
郑县采风记
汲县岁时之风俗
洛阳风俗琐录
南阳农人之谚语
沘源县之祀灶
沘源县之节俗
沘源县之闺阁游戏

卷三
江苏
南京采风记
六合之礼仪
六合之岁时
镇江奇俗之一端
吴中岁时杂记
吴中之习俗
常熟风俗
昆山冬至节风俗
吴江县放水灯之风俗
黎里赛会之恶俗
武进社会状况
武进岁时记
宜兴之恶俗
宜兴之七月望
如皋七月之风俗
南通正月望之奇俗
淮安风俗志
阜宁二月二日之三件事
扬州老鸦语
仪征婚葬礼俗记
仪征岁时记
东台时节之风俗
兴化之新年
泰县时节之风俗
泰县人之信仰
高邮之丧礼
淠淮间婚嫁风俗
黄渡镇妇女之求子
金山清明之赛会
崇明时令之歌谚
崇明之鼠迷信
海门人之猜天
宝山十月朔之俗
浦东之礼俗
上海风俗琐记

卷四
浙江
杭州嫁娶风俗
杭州育子风俗
杭州寄干儿女之风俗
杭州之淫祀
杭州之信仰
杭州之传说
杭州游戏场之今昔
杭州商业之今昔
杭州妇女之生活
杭州伏日与冬至之种种习俗
杭城冬日杂咏
西湖之香市
临安岁时记
海宁风俗记
于潜避疟鬼之迷信
嘉兴农民之生活
湖州问俗谈
湖州岁时纪
湖州养蚕之习俗
定海人食物之癖性
绍县做平安戏之风俗
绍县之女儿酒
萧山问俗记
余姚之习俗
上虞农夫之习俗
新昌之立夏节
天台问俗记
天台岁时纪
兰溪县嫁俗琐记
金华城隍散粮之风
丽水之天贶节
丽水食物之习性
遂昌信仰之风俗

卷五
安徽
合肥风俗记
六安之婚嫁风俗
芜湖风俗琐记
歙县纪俗诗
黟县之中秋节
婺源度岁风俗谈
婺源中秋风俗谈
绩溪中秋风俗谈
泾县之节令
泾县东乡佞神记
贵池中秋风俗谈
鹊江风俗志
寿春岁时纪
寿春习俗录
江西
赣省育儿习俗谈
临川之中秋节
吉安婚俗奇谈
吉安之中元节
安福民风琐记
萍乡岁时之风俗
萍乡婚嫁之恶习
萍乡人之习俗
萍乡人食物之习性
萍乡之俗语
德安杨泗菩萨晒袍之风俗
福建
闽俗琐记
闽省岁时风俗记
闽人佞鬼风俗记
闽侯之拍喜俗
漳州女子之杖林
宁化民风略记
永定农家之乡俗
永定之方言
建阳之赌风
邵武风俗记

卷六
湖北
武昌东乡乡里制度
武昌之民情
武昌之佞祀
武昌之嫁娶
武昌之岁时
武昌乞丐之习俗
武昌之商情
黄陂风俗志
黄陂岁时纪
黄陂信仰谈
监利婚丧之礼俗
监利岁时气候记
湖南
湖南信仰之风俗
湘人称呼之奇俗
长沙新年纪俗诗
衡州风俗记
宁远岁时记
汝城风俗纤记
津市之农谚
辰州风俗记
麻阳婚丧之陋俗
陕西
陕西风俗琐记
泾阳婚丧之俗礼
凤翔县民俗琐记
汉中风俗略志
临潼之送穷节
甘肃
兰州之迎春赛会
兰州运输之情形
狄道人民之衣食居处
平凉等处之穴居
宁夏之婚俗
宁夏之丧俗
宁夏之生活状况
土司之制度
甘州之称呼
四川
越隽求雨之风俗
泸县拜鸡、新正风俗
金川风俗琐记
黑帐房生番之生活
崇化章谷夷女之异装
达围寨土司之状况
连州八排之瑶风

卷七
广东
广东人之性质
广东之赌风
广东妇女之特性
广东之妓女
广东之生活状况
广东之礼俗
广东之戏剧
广东之宴会
广东之多妻
广东之特殊妇女
广州岁时纪
广州之中秋节
广州之七夕
广州之金花夫人
广州之仔字称呼
广州之密蔷薇习俗
广州之飓讯
广州之娘妈会
广州之银洋称呼
广州之麻蛋烧猪
番禺之婚俗
番禺女子之不落家
顺德女子之金兰契
顺德女子之不落家
顺德之婚俗
赤溪民俗纪
曲江之奇俗
潮州风俗乐府十咏
潮州人之服饰
潮州妇女之生活
潮州人之械斗
潮州之三点党
潮州之信仰
潮州之新岁
潮州人之盂兰会
潮州人之方言及教育
潮州之迎青龙
潮安之中元节
潮安之食品
大埔之习俗
广西
粤西采风琐记
蒙山佞神之信仰
罗城打炮仗之习俗
象县之俗谚
百色之七夕节
广西土司之妻
僮人之方言

卷八
云南
云南社会观察谈
云南之节令
云南人之信仰
云南之婚俗
云南人之生活状况
曲靖吊丧之异俗
宣威岁时之习俗
哈瓦土人之风俗
哈瓦之祭谷地奇俗
石屏之请七姑娘
腾越之节俗
龙氏土司之婚礼及家仪
贵州
贵州之中秋节
贵阳女子之生活
盘县十月朔之俗
盘县节序之宜忌
盘县小孩之撞名
新疆
迪化人之生活状况
哈萨克人之生活
哈萨克人之衣饰
哈萨克人之礼仪
哈萨克人之奉教
巴音布拉克人之信佛
帕米尔人之生活
准噶尔风俗记
乌鲁木齐风俗记

卷九
热河
热河风俗琐记
绥远
归化绥远之风俗
内蒙古
内蒙古风俗志
内蒙古东部与西部风俗略记
蒙古族婚嫁及杂俗
青海
青海番族之状况

卷十
西藏
西藏喇嘛僧之等级
西藏喇嘛僧之服装
西藏喇嘛寺内之状况
西藏尊贵喇嘛之敛礼
西藏喇嘛教育之程式
藏民教育之状况
藏民之刑法
藏民之历法
藏民之租税
藏民之佛珠
藏民之性质
藏民男女生活之奇异
藏民男子之服装
藏民女子之服装
藏民之职业
藏民日常之食物
噶伦卜宴客之仪式
藏民宴客之仪式
藏民之住屋
藏民之育子风俗
藏民之医术
藏民之占卜
藏民之交际礼
藏民之岁时令节
苗族
峒溪诸苗奇俗纤志一
峒溪诸苗奇俗纤志二

胡朴安:中国风俗(套装上下册) 节选

顺天
总志
顺天府属州县二十有四,星罗棋布,壤接趾错,风尚不殊。然谚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霸、文偏于南,与保定、河间相似;昌、密偏于北,与宣化、永平相似;宝、宁富庶,俗尚奢靡;平、怀狭隘,民情贪鄙——大同之中,不无微判。爰甄其岐尚者著于篇,以备在位者问俗采风,于以补偏救弊云尔。
民风
顺天户口繁富,民风笃实;加以地多硗薄,人近朴陋。距京师数十里,即栖茅啜菽,一如穷乡僻壤。西北多山,民习勤苦;东南多水,民忧泛滥。唯通州、武清下接津沽,近年各国通商,轮舶翔集,大艑长舸,百货荟萃,民食其利,富厚日形。然华而不靡,勤而不惰,知得于观感者深矣。州县志类多追述前徽,有可讽世劝民者,如——
《宝坻洪志》曰:知县洪肇楙,适军粮城,失路,见一樵者,遣役问之。掖至舆前,问曰:“此何地名?”曰:“不知。”“尔住何庄?”曰:“不知。”“尔何姓名?”亦曰“不知”,蚩蚩木立。洪笑而释之,去数武,复伫望而笑。洪叹曰:“甚哉,民之醇也!其不见官吏也久矣,宜其始则茫茫然惊,继则嘻嘻然乐也!美哉俗乎!”《范书》载刘宠为会稽太守,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庞眉皓发之老未尝识郡朝。史之所称,岂不懿哉!若夫役繁讼多,终岁之勤,半在官府,虽欲其愚,不可得矣。
《永清周志》曰:东乡滨河,河东韩村、陈各庄一带,地土硗瘠,多沙碱,不宜五谷,居民率种柳树。柳之大者伐薪为炭,细者折其柔枝,编缉柳器,贫民往往赖之。凡采柳在夏秋之交,早则液润而天,迟则疏燥而强,皆不中于束缚。大者为筐,可容石许,小者或类盘盂,方圆径二寸,量其工力繁约而计其值。业编柳者,窨地为室,篝火其中,不知时日早暮。盖治柳枝,必先柔之以水,剥其青肤,莹白如荑,乃可屈曲,见风则脆而折,故就窨室成之。老幼男妇,穷日所为,八口乃可给也。横上居民,专以织柳为升斗量器。器良易售,云是有巧术,乡党相约,不得授法于女子,恐女子嫁别村,转授夫婿,争其业也。
《东安李志》曰:俗尚文雅,人多技艺,沉鸷而有材力,重许诺,矜豪侠,质性厚重。
《香河刘志》曰:丧家延僧众作佛事,以荐亡者。道场或三日,或五七日毕。送僧衬钱,僧必以十分之二送还主家。凡土木工匠,日久亦然。至今如此,亦醇风之一端也。
《三河陈志》曰:宾至则壶酒盘餐,绝无兼味;即缙绅富室,亦略无靡丽,其习俗使之然也。
《宁河丁志》曰:宁邑人多朴拙,然终岁勤动,游手好闲者绝少。各项工作,所操艺事,仅能成器备用,无有以近巧名者。而沿河庄户,皆以结鱼网为业,得微利,少可自赡。耕种之区,亲馌饷,佐耘耔,率以为常。碱薄下湿,地昼取茅、夜索绹,不减《豳风》景象。迩更勤于纺绩,司中馈毕,聚家之老幼,姑率其妇,母督其女,篝灯相对,星月横斜,犹轧轧纺车声达户外也。
《昌平宋志》曰:士则务实学,尚朴质,贫者多耕以自养。旧志所谓“足迹不入公庭,耳目不交市侩”,非虚语也。农则山居之民,以果树为业;山外者,专务力田。然素鲜盖藏,一遇凶年,支绌立见。
《房山佟志》曰:城内不乘舆马,无贵贱少长,出则于郭外乘之,入则至郭外下舆马步入。婚姻不择财势,唯择舅姑与婿之贤者相缔。迩来有尚财势,而晚多败弃者,邑人每以为戒。遇丧葬,务尽哀合礼,不以观美为悦;祭奠尽诚,不以牲醴错陈为丰。宾客会饮,将敬而已,不以华绮重簋互相炫耀;但醉狂豪呼,时露悲歌慷慨之概。不特贫贱单族服饰不尚侈靡,即富贵之家,只期庄雅为佳,较京师之繁缛、良涿之浮夸,称*朴焉。一切器物,但取坚质适用而已,不以雕镂金玉相竞尚。浑噩之气,独留于岩邑。
《霸州周志》曰:州西地皆平衍,民树桑枣、勤耕织。然当诸河之冲,频罹水患。东多水乡,饶鱼盐席苇之利;南汗下沮洳,不得耕播,民多业渔。其俗朴野,愚钝倔强,不肯屈折。每秋水泛滥,多弃业携家徙别所。郡北沙薄不宜谷,民种榆柳、植瓜果,与诸屯接壤,有军卫风。
《保定成志》曰:敦好礼义,崇尚廉耻。婚姻以时,随其贫富;丧祭唯礼,称其有无。钱粮如期而纳,诉讼输诚而理。不事浮靡之习,颇有笃实之风,其事均有足传者。
冠礼
士大夫家,子弟十六,父命加冠,或岳丈为婿加冠。(《良乡杨志》)
婚礼
先遣媒妁问名,取女年庚合婚。亦有男女亲长作保亲者,不以合婚,谓之撞婚。(《通州高志》)
择吉具红柬,央媒衣冠上门,四拜献柬。(《蓟州沈志》)行定礼,用钗钏钿帛及羊酒果饼等物。将娶,行聘礼,用衣饰及羊酒果饼等物,俗名下茶,又名过礼。将娶,先期婿家备礼物及鸡席送女家,曰催妆;女家送妆奁,仍以鸡席归婿家,曰铺床。妆奁丰俭,各称其家。前一日,曰花烛,男女家俱有戚友备礼称贺,各设吉席款待。(《通州高志》)
娶之日,男子亲迎,陈设灯烛,鼓吹至女家,女家为备酒醴敬迎,谓之喜筵。燕毕,女至婿家,夫妇同拜天地,行合卺礼。(《固安陈志》)
娶之次日,女家送果品等物,曰点茶。三日复送席,曰餪饭。娶后几日,行庙见礼,女家亲戚咸往婿家,曰会亲。九日,女家迎婿女至家,曰回门。九十八日,女家亲戚咸往婿家,曰作双九;或女家复迎婿女至家,曰回双。回九及一月,女家迎婿女至家,曰住对月;或婿先返,择日送女归。(《通州高志》)
丧礼
初丧辟踊哭泣,扶尸于床,覆衾其上,悬纸马纸钱于门。(《固安陈志》)
诣五道、土地等庙,焚烧纸求魂。三日始殓。(《良乡杨志》)
属纩含敛,男括发,女去头饰,乃成服。告于乡社之庙,日三次,三日乃止,谓之报庙。书死者姓氏年月榜于门,谓之殃榜。(《固安宋志》)
讣告亲族,饭用不熟者含。孝子衰麻,哭无时。一日,合家不举火、不食,孝子浴亲尸,而置米盐钱物于棺内,殓入棺。柩停院中,上覆以棚,亲友皆临吊,孝子稽颡答拜。每逢七日,**筵奠,谓之做七——七者,戚也。(《固安陈志》)
世俗多修佛事,士大夫家亦有遵行《文公家礼》者。(《东安李志》)
逾月而葬,或有停丧至数年者。及筮葬,富者盖席为棚,家祭,请题主,祠后土,以文武甲第主之。(《固安陈志》)
发引前一日,戚友赙吊,曰封灵。士大夫家,延庠生行迁柩礼。发引日,丧家或用僧道,士大夫家或用庠生于途,行遣奠礼。戚友束帛素服送殡,或设路祭,或设祭品于墓所,曰山头祭。(《通州高志》)
丧家散孝,有孝袍、孝帽;贫者设奠而已,亦设孝帽。(《固安陈志》)
葬实土,或坟封而不树,三日孝子增筑新土,谓之圆坟,亦谓之暖墓。(《通州高志》)
至清明日必填坟。持丧二十七月,百日不薙发,遵制与京师同。(《固安陈志》)
送丧有拟司会,以其法度整肃拟于官司也。乡人或二三十人,多寡不等,各为一朋;每朋推年尊者三人为长,次又推一人为主事者司出纳,众咸听约束。一会各出银钱,主事收掌,遇各人及亲识有丧,则约齐于晡时往吊,量出会钱,以为奠赙,谓之坐宿;发引时,各具幡幢会送。凡行礼,坐立皆以齿,拜跪参差者有罚,冠裳秩秩,少长随行,殊可观也。(《顺义黄志》)
祭礼
士大夫家,凡有庙堂者,祭于庙堂;无庙堂者,室中设一龛,奉神主。逢节祭拜,朔望焚祝,出入祗告,四时供鲜,生子、娶妇诸事必祭之。(《良乡杨志》)
清明节,祭扫先茔,悬挂纸,放起花,奠于墓所,比户皆然。回集家庙,广设几筵,合族会食,欢洽竟日。亦有取次分门,在家会饮者。七月十五日献麻谷,十月一日送寒衣,除夕、新节、元旦悬像设供,家家致祭。遇祖先忌日,请主在堂,具牲醴,举家拜奠。三年服阕,肃傧相,备献仪,祝告先灵,易凶从吉。不烦不怠,犹有古风。(《宁河丁志》)

胡朴安:中国风俗(套装上下册) 作者简介

胡朴安(1878—1947),安徽泾县人。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曾经出版《中国文学史》、《文字学丛论》、《中国学术史》等。

胡朴安:中国风俗(套装上下册)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