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草尖上的文明

  2020-05-21 00:00:00  

草尖上的文明 本书特色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陈岗龙(多兰)关于草原文化的文化笔记。作为代表性的当代游牧文明研究者,陈岗龙(多兰)多年来一直关注当代人与草原文明的关系——尤其是草原丝绸之路中,游牧文化的深刻影响。
本书通过草原牧民的生活方式、节日与礼仪、人生轨迹、家庭社会、神灵世界、艺术文化、人文科学等细节,既展示了民间文化研究者严谨的思辨,也表达了游牧者对草原的赤诚热爱。本书不仅是介绍北方游牧文化的学术普及读物,向读者展示生动丰富的草原文化与游牧文明,同时关注草原文明的意义,也引导人们思考这一生活方式与生态文化的发展与未来。

草尖上的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陈岗龙(多兰)关于草原文化的文化笔记。作为代表性的当代游牧文明研究者,陈岗龙(多兰)多年来一直关注当代人与草原文明的关系--尤其是草原丝绸之路中,游牧文化的深刻影响。 本书通过草原牧民的生活方式、节日与礼仪、人生轨迹、家庭社会、神灵世界、艺术文化、人文科学等细节,既展示了民间文化研究者严谨的思辨,也表达了游牧者对草原的赤诚热爱。本书不仅是介绍北方游牧文化的学术普及读物,向读者展示生动丰富的草原文化与游牧文明,同时关注草原文明的意义,也引导人们思考这一生活方式与生态文化的发展与未来。

草尖上的文明 目录

序言一:席慕蓉的信 / 7
序言二:到草原去深度旅行 / 15
牧草 · 牲畜—草尖上的游牧时间 / 21
对骆驼弹琴 / 22
银河是蒙古族人拴马的长绳 / 27
金马驹和蒙古族人的财富观 / 31
四季游牧的时间主题 / 35
游牧以度四季,节日以求草原兴盛 / 40
圣洁的初乳感恩大自然 / 44
牛羊次第见,草尖之上的生活学问 / 49
广阔而脆弱的草原:除了不停地迁徙转移别无选择 / 51
逐水草游牧:人比牛羊还累,为了草原的休养生息 / 53
游牧·蒙古族人—漫长的草原时光 / 56
长调般漫长的人生 / 58
草原上的人生从摇篮开始 / 64
金踝骨银踝骨,文化踝骨 / 66
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好似白莲花 / 69
草原上移动的*小火种:家庭 / 73
同饮一条河水:艾勒和浩特/ 75
游牧社会组织:为了草原,合久必分 / 78
草场公共资源的享用:游牧民族习惯法对个人的约束 / 80
蒙古族人的狂欢节——草原盛会那达慕 / 82
修辞化的草原,艺术化的生活 / 86
为简约的生活赋予无限的艺术 / 89
每一位歌手都是歌的海洋 / 92
马头琴与长着翅膀的黑骏马 / 95
马头琴曲 / 99
诗性民族的文学胸怀 / 102
长河中的遗珠:蒙古族流传人文之光 / 105
“苍狼白鹿”和蒙古族的迁徙传说 / 108
游牧民族的部落史诗传统:战争和婚姻皆为草场和人口 / 112
天堂草原是赞美出来的 / 119
从敖包相会说开去 / 126
萨满与翁衮 / 128
飞翔的萨满 / 131
当佛教在草原上遭遇萨满教 / 134
山山水水都有自己的神灵 / 137
无处不在的禁忌 / 139
赐予生命和财富的火神母亲 / 142
蒙古人 / 146
回望·沉思—献给游牧文明的,不是挽歌 / 153
站在工业的天空下回望:草原与游牧文明 / 154
草尖上的财富,在于不停地移动 / 158
千年的误解:游牧文明并非落后 / 160
适应草原的科技与创造 / 162
现代教育和草原的焦虑 / 165
游牧文明终结了吗? / 167
附录:美、脆弱、焦虑—关于游牧文明 / 171
后记 / 201

草尖上的文明 作者简介

陈岗龙(多兰),蒙古族,内蒙古扎鲁特旗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获得首届中国民俗学奖。
出版《文学传统与文化交流——蒙古文学研究拾璀》《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蟒古思故事论》《蒙汉目连救母故事比较研究》等学术专著,并有《蒙古尸语故事》(蒙译日)、《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蒙译汉)、《老人与海》(英译蒙)、《蒙古英雄史诗诗学》(蒙译汉)等译著,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版了《蒙古人》《泪月亮》《多兰诗选》等蒙汉文诗集。

草尖上的文明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