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像文化史中华图像文化史:岩画卷(下) 本书特色
岩画,是人类早期以图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是人类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化的基因。重新去找回它,就是重新找回我们人类历史的足迹、人类文化的滥觞、图像文本历史的源泉。岩画展现出了人类起源时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以及交流样式,它生生不息,烙印永存。所以对岩画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早期图像文化研究的一个肇端。在“中华图像文化史”系列丛书中的这部《岩画卷》(下),则主要是对西藏自治区岩画、中原地区岩画、西南地区岩画、东南沿海地区岩画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尤其在全书的*后对岩画图像的现代魅力进行了展开论述,认为岩画早已超越时空、地域、国界,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基因。
中华图像文化史中华图像文化史:岩画卷(下) 内容简介
岩画,是人类早期以图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是人类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化的基因。重新去找回它,就是重新找回我们人类历史的足迹、人类文化的滥觞、图像文本历史的源泉。岩画展现出了人类起源时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以及交流样式,它生生不息,烙印永存。所以对岩画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早期图像文化研究的一个肇端。在“中华图像文化史”系列丛书中的这部《岩画卷》(下),则主要是对西藏自治区岩画、中原地区岩画、西南地区岩画、东南沿海地区岩画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尤其在全书的很后对岩画图像的现代魅力进行了展开论述,认为岩画早已超越时空、地域、国界,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基因。
中华图像文化史中华图像文化史:岩画卷(下) 作者简介
陈兆复,男,1933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1954—1959年就读于原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科。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任教,后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著作有《中国岩画发现史》《中国岩画札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及《原始艺术史》(与邢琏合著)。
韩丛耀:南京大学教授,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所长。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先后独立完成法国、以色列的科学、哲学研究课题;两次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6次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长期从事图像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兼任法国欧亚印象交流协会(ISASES)顾问,在国内外发表摄影作品2000余幅,远赴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瑞士、南非等国家和台湾访学或讲学。在海内外出版专著《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6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社即出日文版)、《图像传播学》(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江苏省第十一届社科奖)、《图像:一种后符号学的再发现》、《图像:主题与构成》、《中国影像史》(10卷)等35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