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中道德困境叙事的研究与实践 本书特色
我国社会却又正步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期,步入着一个价值多元的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里充满了无法轻易按照律令或规则就做出选择的中间地带;充满了道德选择、价值冲突,充满了两难、甚至是多难的选择。面对如此之社会现实与生活现状,教师已经很难明确地告诉学生何为好?何为坏?什么是该做的?什么又是不该做的。因此,生搬硬套既定习俗与道德律令已经无法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了。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智慧、理性与判断力。而在目前的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向被教育者展示的主要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道德规范、善恶二分的理想世界。出于这个关乎现实生活的原因,本选题提出“道德困境叙事”的教学方式:教育者通过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告知受教育者道德困境故事或情境,这些故事或情境中涉及两条或者多条道德、价值规范,且这些规范在故事或情境中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学生需要对这些冲突的答案进行艰难的选择与激烈讨论,从而了解真实社会,领悟道德知识,提升理性与判断力,*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与其相关的各种价值理念与道德品质。本选题旨在对道德困境叙事做一个理论上的探究,并开展了一个道德困境叙事的试验。
德育中道德困境叙事的研究与实践 目录
前 言
第1章 叙事与道德困境叙事
1.1 叙事与叙事研究
1.1.1 叙事的内涵
1.1.2 叙事研究的内涵
1.1.3 叙事研究的兴起
1.2 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
1.2.1 教育叙事以及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1.2.2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
1.2.3 教育叙事研究
1.3 道德叙事
1.3.1 道德叙事的历史
1.3.2 道德叙事的定义
1.3.3 道德叙事研究
1.4 道德困境叙事
1.4.1 道德困境的内涵
1.4.2 道德困境的产生
1.4.3 道德困境的分类
1.4.4 道德困境实例
1.4.5 道德困境叙事的内涵
第2章 学校德育的现状
2.1 学校德育的现状
2.1.1 “主知主义”的教学理念
2.1.2 “宏大叙事”的教育内容
2.2 现状之原因分析
2.2.1 “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导致“主知主义”教学理念
2.2.2 “理想主义”的思维惯性使得“宏大叙事”僭越“个体叙事”
第3章 道德困境叙事的理论基础
3.1 生活
3.1.1 “生活世界”概念的澄明
3.1.2 道德困境叙事之“事”即为“生活”
3.2 启发
3.2.1 启发教学术及其理论
3.2.2 道德困境叙事之“叙”即为“启发”
3.3 生成
3.3.1 生成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3.3.2 道德困境叙事为了“生成”智慧
第4章 道德困境叙事的一次试验
4.1 一次“道德困境叙事”试验
4.1.1 试验样本的选择
4.1.2 试验过程
4.1.3 试验数据与结果
4.1.4 讨论课的试验
4.2 如何开展道德困境叙事
4.2.1 道德困境故事素材的收集和选取
4.2.2 道德困境叙事教育方式展开的步骤
4.2.3 道德困境叙事讨论课之要点
第5章 道德困境叙事的积极效应
5.1 弥补德育现状的缺失
5.1.1 叙事性素材符合德育文本的自身需要
5.1.2 将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向启发式教学方式
5.1.3 将宏观性社会剧本转向微观性个人生活
5.1.4 减少权威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5.2 实现价值教育的目的
5.2.1 价值教育的兴起及其原因
5.2.2 价值教育及其内涵
5.2.3 品格教育及其内涵
5.2.4 道德叙事——价值教育与品格教育的基本方式
后记
德育中道德困境叙事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刘源,女,生于江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在学术界产生比较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