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现代性的想象:从晚清到当下

  2020-05-21 00:00:00  

现代性的想象:从晚清到当下 内容简介

若干年前, 王德威曾为李欧梵编过一本《现代性的追求》, 传播甚广, 从此以后,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紧紧勾连, 成为论说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维度之一。这次新的文论选集, 编入了李欧梵近年关于“现代性”研究的新作及少量旧作, 仍然不避重复, 冠以《现代性的想象》之名, 实在是想彰显李欧梵一以贯之的“现代性”的内在理路和复杂意涵。

现代性的想象:从晚清到当下 目录

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 晚清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新课题 林纾与哈葛德—翻译的文化政治 历史演义小说的跨文化吊诡:林纾和司各特 见林又见树:晚清小说翻译研究方法的初步探讨 从一本小说看世界:《梦游二十一世纪》的意义 漫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 “批评空间”的开创—从《申报·自由谈》谈起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怪诞”与“着魅”:重探施蛰存的小说世界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重构人文学科和人文素养 编后记(季进)

现代性的想象:从晚清到当下 作者简介

李欧梵
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李欧梵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李欧梵的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鲁迅打回"人形"。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李欧梵 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李欧梵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李欧梵的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鲁迅打回"人形"。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在某种意义上,李欧梵并非甘于固守书斋学院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表现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现代性的想象:从晚清到当下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