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2020-05-21 00:00:00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内容简介

  陳冠中繼《香港三部曲》和《我這一代香港人》後寫成《事後─本土文化誌》,寫的還是香港人、香港事。新作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與《香港三部曲》和《我這一代香港人》成一系列。  作者說自己是在香港開蒙,想借此書追憶,到底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書開蒙了他。對於作者來說,香港*生猛的,大約在七十年代,那是香港文化脫胎換骨的時期。文化既是個多義詞,文化創意產業更是神奇、混雜的一體多面,那就是陳冠中筆下的細藝:細藝無分廟堂江湖,各自修行、各顯精彩、各領風騷,卻共譜時代精神。電影、電視、電台、音樂、報紙、雜誌、圖書、漫畫、美術、工藝、時裝、設計、收藏、廣告、建築、攝影、戲劇、戲曲、舞蹈、小說、散文、詩歌、報導、評論、學術……在這裡,作者對自己長大的小地方這麼有感情,並且有勇氣大聲喊出來:kowloon, kowloon hong kong, we like hong kong, that's the place for you。香港是我們的城。  作者更希望拋磚引玉,引起興趣,讓大家也寫,一起記下香港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我們的集體記憶。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目录

前志急进波士顿到毕业才有头绪新闻写作的学徒速成记者急功远利的好处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启蒙小书店、吊命小书店自己开书店左翼青年小圈子胡菊人与我作为形容词的左翼本地改良主义者七十年代前的国语片和粤语片波牛看电影香港的电影文化基因七十二家房客的三世书尽皆过火,尽是癫狂香港喜剧片:没有走下去的路一九八一香港电影全景那是个好年份在“后新浪潮”时期写剧本新浪潮电视香港电视亢奋的五年寻常百姓家动漫宗师难为了动画片错过了激动的时机H埠连环图教父不再认真听音乐英美流行文化的*后堡垒什么是香港流行曲夜未央,星已陨电视带动粤语歌起飞杂种修成正果点止广告瞄简单迟来的设计意识设计的本地化看,我也会画毛笔画他们都聚在香港了布莱希特之城粉丝改编张爱玲不想记与不想知中国学生周报一张小报的诞生外星人来了巴西咖啡与海运大厦兰桂坊前传及其他白开水可以,白面包不可以时装纪元穿衣记舞舞舞遗珠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节选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内容简介:七十年代是香港文化脱胎换骨时期。作者所亲历的香港流行文化是个“没有偏食症”的多义词,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门类繁杂的各种“细艺”:电影、电视、音乐、报纸、图书、美术、时装、设计等等,正是这样一个难以定位的“杂种”,当经济起飞时,社会转向繁荣稳定之时,修在了香港本土文化之果。《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为一部活生生的香港“本土文化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史。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相关资料

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想当作家的年轻人——假设现在还有这样的年轻人——看到我大可松口气:如果连我也算是作家,那么任何年轻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我年轻时候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供大家学习,故此应是激励大家的好榜样,说明人生是出人意表的。我在香港上的是英文中学,即是用英文授课的那种学校,除了——中文中史课。一位中文中史课的老师调侃我们说:你们这些学生,中文不好,就说自己上的是英文学校,英文也不好,就说自己是中国人。我就是其中一个中文不好,英文也不好的正常学生。可是,我还真有看课外中文书——武侠小说,以金庸为主体,旁及梁羽生和一份叫《武侠世界》的香港武侠小说月刊,并从后者延伸阅读到倪匡的现代版武侠小说如《女黑侠木兰花》。从来,只听说有同代人因沉迷武侠小说而挨父母的骂。武侠小说在家中的地位如今天的电子游戏,年轻人想象力再好也没想到说自己看武侠小说是为了练习中文,正如今天电子青年不会说打机是为了锻炼拇指。我父母虽不曾阻拦我看“类型小说”,我却直觉的知道这玩意是属于“有罪的乐趣”,从不敢张扬,因为天地良心我可知道自己追读武侠小说不是为了学中文。多年后,我在加拿大上中学的儿子说他看完了第一本中文小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我情不自禁说:感谢武侠小说,感谢金庸。时代真的变了。话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念中学的时候,香港有数以百计的“文社”。既自称文社,社员看的大概不止是金庸倪匡,说不定还读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作者简介

陈冠中,1952年在上海出生,香港长火,现屠北京。就读香港大学和波士顿大学,修社会学、政治学和传播学。著有《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太阳膏的梦》、《总统的故事》、《什么都没有发生》、《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合译)、《半唐番城市笔记》、《香港未完成的实验》、《波希米亚中国》(合著)、《香港三部曲》、《我这一代香港人》、《移动的边界》、《城市九章》、《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1976年创办《号外》,被认为是香港波希米亚文化代表。监制或策划多部香港电影,包括《等待黎明》、《花街时代》、《颠佬正传》、《听不到的说话》、《不是冤家不聚头》、《杀手蝴蝶梦》等,及美国电影Eat a Bowl of Tea、Life is Cheap等。编写舞台剧本《倾城之恋》及《谪仙记》,电影剧本《等待黎明》、《花街时代》、《不是冤家不聚头》等及合编的《上海之夜》、《烈火青春》等。参与发起环保及文化团体包括绿色力量、绿田园有机农场、香港电影导演会,现为绿色和平际董事。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