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从范荣康先生的讲述中回首往事 内容简介
《人民日报》社论曾经是可以呼风唤雨的。
这本书是写给经历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看的,因为那时候的《人民日报》社论影响着中国社会,甚至改变了许多个人的一生。这本书也是为更多想了解中国过去、关注中国现在和思考中国未来的人写的,鉴往可以昭来。
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从范荣康先生的讲述中回首往事 目录
写在前面
我认识的老范和未完成的书稿
**部分 探索(1952年—1957年)
一 建设武汉长江大桥
二 修筑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
三 从“不要蛮干”到反冒进
四 从那时开始的春运
第二部分 遵命(1957年—1966年)
一 “乘风破浪”的年代
二 大炼钢铁放“卫星”
三 批判彭德怀继续“大跃进”
四 攀登珠穆朗玛峰
五 “鞍钢宪法”和“工业七十条”
六 学工、学农、学军
第三部分 灾难(1966年—)
后记
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从范荣康先生的讲述中回首往事 节选
**部分 探索(1952年—1957年)
一 建设武汉长江大桥
范荣康口述
1954年2月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因为我是分管报道交通工作的记者,按领导布置执笔撰写了《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这篇社论,于这年2月6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一两年还要平定国民党残余力量和各地的反对势力,局势一旦稳定,自然要开始经济建设,在苏联政府相关部门和派到中国常驻的苏联专家协助下,中央人民政府制订了**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
1953年**个五年计划开始后,计划中的很多大的工程项目陆续开工,《人民日报》一般要发表社论祝贺。1954年2月以前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开工,主要是先修建引桥、汉水铁桥等,并为修建长江正桥做准备,中央政府政务院通过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算是大桥正式开工,这篇社论就是祝贺开工的社论。写这篇社论时我还一次没去过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但这之后我在修建过程中去了很多次。
社论大致分五个部分,先写到长江和武汉的概况;然后叙述过去几十年间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使人民和工程界人士修桥的愿望付之东流的历史;……
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从范荣康先生的讲述中回首往事 作者简介
袁唏,祖籍沈阳,生于北京,在成都上小学、初中,当过农民、工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在新华社工作,现在人民日报社工作。
著有《<武训传>批判纪事》、《渐渐清晰的世界》、《一蓑烟雨任平生》、《陶行知:捧着心来不带草去》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