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 本书特色
北响堂石窟是继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规模较大的石窟,系北朝晚期重要的石窟群,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石窟岩体脱落、破碎、渗水等病害问题突出。2001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对石窟进行加固保护。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派,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组织技术力量实施了加固保护工程。2006年9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进行技术验收,专家一致提议将其列为优良工程。
本书即是对这次加固保护工程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中介绍了响堂山石窟的概况及其研究保护、勘察设计情况,重点介绍了工程实施情况,对文物保护理念、原则在石窟这一特殊类型文物建筑的加固保护中的理解应用进行了探讨。该书是石窟加固保护工程的专项报告,是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北响堂石窟进行调查、保护研究工作近十年来的一个总结,是集体辛勤工作的成果。
石窟是文物建筑的重要类型,该报告对同类型文物建筑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其它类型文物建筑的保护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 内容简介
北响堂石窟是继云冈、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规模较大的石窟,系北朝晚期重要的石窟群,为中外学者所瞩目。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石窟实施了加同保护工程。本报告即是对这次工程情况的总结介绍,报告中简要介绍了响堂山石窟的概况及其研究保护、勘察设计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工程的实施情况,同时,结合石窟这一特殊类型文物建筑,对文物保护理念进行了探讨。
本书适合古建筑、文物、考古等专业领域的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 目录
序
引言
**章 石窟调查研究
**节 峰峰矿区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响堂山石窟概况
一、响堂山石窟遗存情况
二、响堂山石窟历代营造情况
三、近代研究概况
四、近代保护概况
第三节 北响堂石窟现状调查
一、北响堂石窟始建情况
二、石窟的形制与现状
三、地质构造
四、病害类型及其原因
五、价值评估
六、现状评估
第二章 加固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节 设计依据与保护原则
一、方案设计依据
二、加固保护原则
第二节 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危岩体锚杆锚固
二、不稳定岩块清除
三、破碎岩体的粘结加固
四、治水工程
五、7窟外部保护设计
六、窟区环境治理
第三章 设计内容变更与研究
**节 变更原因及研究
第二节 变更内容
一、6窟补充内容
二、7窟调整内容
第四章 加固保护工程施工技术
**节 危岩体锚杆加固
一、锚杆试验
二、设计内容校核
三、锚杆实施总体情况
四、锚杆实施部位
第二节 锚杆锚固工程实施
一、测量放线
二、相关裂隙封堵
三、成孔施工
四、锚杆制作、安装
五、浆液制作
六、锚孔及裂隙注浆
七、封孔及作旧
第三节 锚钉加固
第四节 不稳定岩块清除
第五节 破碎岩体化学加固
一、环氧树脂实验
二、注浆加固
三、粘接加固
第六节 砌补加固
第七节 治水工程
一、导水槽导水
二、窟外原排水系统清理利用
三、6窟增高、7窟新砌挡水墙
四、3~4窟间及7窟裂隙砌补
五、3、6窟地面修补
六、6窟墙面修补
第八节 7窟(刻经洞)外部保护
一、前廊石券、顶部的保护维修
二、轻钢结构保护棚
第九节 窟区环境治理
一、降低围墙及围墙外岩体处理
二、院落及平台地面重新铺墁
第五章 新发现文物遗迹
**节 3窟
一、前廊完整小佛像和中心柱南瘗穴
二、立面瓦陇、覆钵、塔刹
第二节 6窟
一、覆钵、狮形间柱须弥座刹座
二、砌石立面柱洞、梁洞、椽洞、“拱头”
三、6窟前廊地面花饰
第三节 7窟窟檐
第四节 各窟原排水系统
第六章 施工组织与管理
**节 施工组织
一、工程特点
二、项目组织机构
三、施工段划分
第二节 现场管理、控制措施
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三、文物保护、防护措施
四、进度控制
第七章 工程总结与建议
**节 文物保护理念、原则的贯彻、执行
一、尽可能减少干预
二、正确理解“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三、正确把握审美标准、注意整体协调性
四、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
五、对文物价值和历史信息的认识
第二节 综合性的保护工程
第三节 工程建议
第八章 工程验收情况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工程批文
附录二 锚杆拉拔试验报告
附录三 工程大事记
附录四 河北响堂山石窟竣工验收会议纪要
附录五 6、7窟加固保护设计补充调整项目过程记录表
附录六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锚杆设计、变更、施工对比统计表
附录七 6窟立面砌石补充锚杆统计表
附录八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锚钉统计表
附录九 工程材料、试块检验报告
附图
后记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 节选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内容简介:北响堂石窟是继云冈、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规模较大的石窟,系北朝晚期重要的石窟群,为中外学者所瞩目。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石窟实施了加同保护工程。本报告即是对这次工程情况的总结介绍,报告中简要介绍了响堂山石窟的概况及其研究保护、勘察设计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工程的实施情况,同时,结合石窟这一特殊类型文物建筑,对文物保护理念进行了探讨。《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适合古建筑、文物、考古等专业领域的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 相关资料
插图:1989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委托中科院地质所对南响堂石窟的病害进行了调查,随后地质所提交了“河北邯郸南响堂寺石窟稳定性分析及工程评价”等调查分析报告,为南响堂石窟的加固保护提供了依据。1989年,日本京都大学曾布川宽考察响堂山石窟,在《东方学报》第62期上发表《响堂山石窟考》,对塔形龛进行了专题论述。1991年4月,傅熹年考察了响堂山石窟,成果收入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史)中。1992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再次委托中科院地质所对北响堂石窟的病害进行了调查,地质所提交了《河北邯郸北响堂寺石窟的地质环境》、《河北邯郸北响堂寺石窟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处理建议》、《北响堂3号窟三维弹性有限无应力分析和稳定性初步评价》的报告,为北响堂石窟的加固保护提供了依据。1999年,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在以往调查基础上,组织对国保单位记录档案进行整理,形成了南、北响堂石窟记录档案。根据1979年以后的调查测绘,发表了一批以考古报告为主的基础性论文,主要包括《河北邯郸鼓山常乐寺遗址清理简报》、《邯郸鼓山水浴寺石窟调查报告》、《南响堂石窟新发现窟檐遗迹及佛龛》、《南响堂石窟清理记》、《南响堂石窟新发现的纪年碑》、《响堂山石窟的编号说明及内容简介》。同时,研究论文丰富多彩,如《响堂山北齐塔形窟龛论》、《响堂山石窟刻经及其书法艺术》、《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响堂山石窟造像题材》、《响堂山石窟造像的特征》、《从文献资料论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响堂山石窟北朝刻经试论》、《响堂山石窟的凿建年代及分期》、《试论北响堂石窟的凿建年代及性质》、《试论响堂山石窟的初创年代》、《南响堂山石窟唐代小龛初探》、《南响堂石窟建筑略析》、《响堂山拾遗》、《河北邯郸响堂山的塔形窟》等,这些文章从塔形窟、刻经、造像、年代、石窟性质、石窟建筑、石窟名称、分期等诸多方面展开论述,增加了人们对石窟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也有探讨对石窟如何进行保护方面的论文,如《南响堂石窟损坏形式和保护设想》、《南响堂石窟表面粉尘特征及对石雕影响的研究》、《大气污染对南响堂石窟石雕表面风化的影响》、《邯郸北响堂寺3号石窟的工程科学亮点研究》等,从石窟保护的角度,论述外界因素对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