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目录
引言/1绪论/1一、史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二、“史评”类目的设立和史评体的发展三、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的现状分析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上编**章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20一、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萌芽:先秦二、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确立:两汉三、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渐趋成熟:魏晋南北朝四、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繁荣:隋唐宋元明清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形式/34一、散论二、序跋三、传赞四、专文五、专著六、章表七、书札八、史注九、目录题解第三章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方法/46一、比较评论二、区分类聚三、原始察终四、求名责实五、知人论世六、知势论人七、因事立论第四章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对象/55一、评论史家二、评论史著三、评论史事和人物四、阐明史学功用第五章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62一、文与质二、文与史三、直与曲四、创与循五、名与实六、简与繁七、通代与断代八、史法与史意九、德、才、学、识第六章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重要标尺/95一、是非据《春秋》二、简要宗《左传》三、实录崇《史记》四、周赡重《汉书》第七章 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102一、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二、史学批评与史学规范构建三、史学批评与学风建设下编第八章 先秦史学批评/112一、孔子的史学批评二、孟子的史学批评三、荀子的史学批评四、《左传》的史学批评特色第九章 两汉史学批评/147一、司马迁父子的史学批评二、刘向刘歆父子的史学批评三、班固父子的史学批评四、荀悦的史学批评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史学批评/196一、范晔的史学批评二、刘勰的史学批评三、裴松之的史学批评第十一章 隋唐宋元史学批评/221一、《隋书·经籍志》的史学批评二、刘知畿的史学批评思想三、吴缜的史学批评四、曾巩的史学批评五、郑樵的史学批评六、叶适的“史法论”及其史学批评七、朱熹的史学批评八、马端临的史学批评第十二章 明清史学批评/297一、王世贞的史学批评二、李贽的史学批评三、胡应麟的史学批评四、顾炎武的史学批评五、王夫之的史学批评六、钱大昕的史学批评七、赵翼的史学批评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史学批评九、章学诚的史学批评思想主要参考和引用论著/402后记/409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节选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以古代史学批评为研究对象,是对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作系统的历史的考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关于古代史学批评的批评。故全书以“史”为纲,以“史学批评”为日,同时兼及“论”。旨在通过对古代史学批评史料的调查、梳理、分析、归纳,从纵向上探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于横向上剖析史学批评家、史学家、史学批评著作的史学批评成就及其重要地位。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侧重于“论”,下编偏重于“史”。上编论述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批评形式、批评方法、批评对象、基本范畴、重要标尺和基本功用等重要问题;下编揭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之历史及其各阶段的发展趋势、主要成就及其重要价值。上、下编合观,则“论”与“史”相兼,纵与横交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力求系统把握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历史发展、基本成就和基本特点,挖掘其理论内涵,总结其固有特色。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相关资料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盛世。随着政治经济的恢复发展,统治者也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实行“文武兼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和史学发展的措施,“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等等,①带动了史学的发展。特别是《史记》、《汉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史学的地位,也推动了史学批评的发展。《史记》是中国史坛上的伟大史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博大而精深;《汉书》承迁而作,开创了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规范了纪传体体例。《史记》、《汉书》问世后,围绕《史》、《汉》的评论不断展开,促使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在两汉最终确立起来。综观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成就和特点,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史学批评独立意识日渐增强。司马谈撰有《论六家要指》,对先秦学术作了概要性总结.他的史学批评已蕴涵了一定的自觉意识,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特征,奠定了此后学术评论和分类的基础。他说:“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②司马迁的史学批评意识较其父更明朗,他在回答上大夫壶遂“孔子何为而作《春秋》”时,对《春秋》主旨和特征作了全面的阐释,他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春秋》辨是非,故长治于人”;“《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轼之诛,死罪之名”;“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作者简介
白云,彝族。1965年11月生,云南建水人。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班,1999-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瞿林东先生学习中国史学史及史学理论。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著作《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研究》、《中国史学思想通论·历史编纂学思想卷》、《史籍导读与史料运用》(合著)等4种;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江海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