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年-民国劳资争议研究 本书特色
1927年至1937年是民国的所谓黄金十年,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也开始激化,各地劳资冲突不断。国民政府与国民党通过劳动法规与工人运动两种主要渠道,调处劳资争议,政府与党部矛盾、政府机关间矛盾与党部间矛盾,随之进入劳资争议领域,劳资争议不仅反映劳资矛盾,更折射出劳、资、党、政四方综合矛盾,成为透视国民政府执政能力与政治智慧、政治权威的绝佳视角,蕴含着解释中国社会走向的答案。
本选题是**部从学术角度研究这一时期劳资关系的专著。作者以史学实证方法为主,借助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分析方法,对当时各类劳资争议的起因、发展过程、处理方式、后果进行了学术考察,对各种势力在劳资争议中的关系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注重“长时段”考察、史论结合与比较分析、总体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重点考察劳资争议的总体趋势、争议的症结与劳资力量对比的变化,进而剖析劳资争议与政治、经济、法制、意识形态及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往研究民国劳资冲突基本都是从政治角度入手,且完全都是按照工人运动史的套路来处理。本选题既不站在资方一边,也不完全站在劳方一边,而是尽量以一种客观视角来考察、分析、评价双方立场,解读背后的复杂原因;且本选题是**部从学术角度研究民国劳资关系的专著,这就使本选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选题已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具体资助金额出书后确定,应在40000-55000之间
1927-1937年-民国劳资争议研究 内容简介
1927~1937年,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至少在表面上完成了政治统一,开始专家治国,紧随先进工业国家的步伐,起草了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发展纲要,并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开始走上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道路。有学者以为,如果没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可能将中华民族带人一个簇新的未来。不过,笔者以为这恐怕仅仅是一个美好愿景而已。权且不论地方实力派分据、金融体系失衡、经济结构失调等因素交相作用是否有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仅从处理劳资争议的层面而论,国民政府已陷入巨大而难以自拔的危机之中,何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田彤专著的《民国劳资争议研究(1927-1937年)》从各类矛盾*为集中的劳动问题人手,剖析其中纷繁复杂的关系,进而从一个侧面展示国民政府悲哀而又无奈的历史命运。
1927-1937年-民国劳资争议研究 目录
绪论
一、选题与概念界定
二、学术前史与资料准备
三、基本思路与旨趣
**章 劳资争议的总体概况与态势
一、劳资争议的规模
二、劳资争议的成因
三、劳资争议的结果
四、特点与说明
第二章 劳资争议的调解与仲裁
一、劳动立法与实施
二、政治与党治的冲突、合作
三、帮会与党政的协作、冲突
第三章 工会与劳资争议
一、党、政、军各方与工会
二、工会的独立性
三、工会中的派系
第四章 纱厂减工风潮中的劳资争议
一、华商纱厂减工
二、豫丰纱厂停工
三、各方对工潮的态度
四、统税与劳资争议
第五章 三八制与劳资争议
一、三八制的实施
二、各方态度
三、改制后的劳资关系
四、三八制与《工厂法》
第六章 法律、党权与店东纠纷
一、从铁路饭店纠纷到全城风潮
二、省府干预
三、县整委呈控省党部
四、终无结局与问题实质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与国际劳工组织
一、汤玛士来华与国民政府加入国劳组织
二、国际劳工大会与中国代表
三、中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公约
四、南京政府加入国劳组织与劳资关系
第八章 从劳资合作到阶级斗争
一、劳资合作的歧义性与理论缺失
二、民众运动与工人基础
三、工人群体与意识形态
四、比较中寻求本质
结论
参考文献
1927-1937年-民国劳资争议研究 作者简介
田彤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历史学博士。1994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所(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硕士毕业留校任教。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博士毕业。2003—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杨天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与民国史。主持或参加全国博士后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重大项目等课题多项。与章开沅教授合著的《张謇与近代社会》一书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