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权史 本书特色
作者以时间为序,秉持敬畏之心、理解之情、批判之思,分四编对中国皇权制度的先声、发育、膨胀、成熟、衰落及终结进行了较为细致、严肃的纵向梳理。**编为“中国政治的前皇权时代”;第二编为“秦汉魏晋时代大一统专制皇权的确立”;第三编为“隋唐宋元时代皇权制度的调适及完善”;第四编为“明清时代皇权的极度膨胀发育及其终结”。全书语言活泼、引证丰富、结构紧严,将中国皇权制度之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中国皇权史 目录
导言 一、治权·王权·皇权 二、中国皇权的社会基础 三、中国皇权的递嬗规则 四、中国皇权的自我调节机制 五、中国皇权的历史评价**编 中国政治的前皇权时代 一、氏族社会的权力形式与美丽传说中的“禅让”二、夏、商时期的*高政治权力格局 三、西周封建制下的王权运作 四、春秋“五霸争雄”、东周宗法制度的崩溃与“虚君共和”的瓦解 五、战国“七雄”改革政治,逐鹿中原,国家统一时代大趋势的出现 六、关于王权、“治道”的百家争鸣以及专制 集权政治思想的萌生第二编 秦汉魏晋时代大一统专制皇权的确立 一、秦始皇构建“万世一系”专制皇权的努力 二、废封建,立郡县,大一统帝国政治的建立 三、高度中央集权,充分发挥专制皇权的效能 四、急功近利,适得其反 五、西汉高祖建章立制,构建皇权威仪 六、汉初皇权的巩固,翦灭诸吕与平叛七国之乱 七、汉初君臣对秦朝二世而亡的理论反省与检讨 八、刘汉皇权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与 董仲舒的皇权天授、与时更化理论 九、王莽夺取皇权,建立新朝 十、东汉刘姓皇权的复位 十一、皇权对学术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御 十二、外戚与宦官对皇权的交替侵蚀 十三、分裂动荡时代三国鼎立的皇权演绎 十四、两晋门阀势力对皇权的侵蚀 十五、令人眼花缭乱的南北朝皇权转移 十六、“非君”与“无君”:质疑皇权的初声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代皇权制度的调适及完善 一、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有效服务于皇权的三省六部制度形成 二、隋炀帝:皇权两面性的标本 三、科举制度的建立 四、李渊建立唐朝与李世民谋取帝位 五、开明皇权的典范:“贞观之治”六、平庸的高宗李治与女性执掌皇权**人武则天 七、当皇权遭遇爱情:李隆基爱江山亦爱美人 八、挽救衰落皇权的努力:德宗推行两税法 顺宗“永贞革新”,宪宗平定藩镇 九、武宗灭佛:皇权对教权的打压 十、唐宋之际的皇权乱象 十一、“黄袍加身”:赵匡胤重新统一中国 十二、“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格局下的中央集权政治架构 十三、“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十四、“庆历新政”、“熙宁变法”与“元祐更化” 十五、金军南侵,徽宗、钦宗蒙难,南宋皇权在“战”“和”问题上反复摇摆 十六、南宋皇权控御下理学的演进及正统地位的形成 十七、元蒙崛起、成吉思汗征服欧亚与赵宋皇权的覆亡 十八、忽必烈服膺儒学,开创大元帝国,行省制度建立 十九、皇室内斗不已,二十多年间皇权十易其主 二十、社会矛盾尖锐激烈,农民战争推翻元蒙皇权第四编 明清时代皇权的极度膨胀发育及终结 一、朱明皇朝高度集权,废宰相。立内阁 二、皇权病态:杀戮功臣 三、建文帝更改旧法,燕王朱棣“清君侧”以夺取皇权 四、仁宣之治与“三杨”辅政,内阁权重 五、英宗宠信宦官,遭遇“土木之变” 六、特务政治猖獗,宦官气焰熏天 七、“大礼仪之争”:皇权统绪引发的君臣博弈 八、神宗万历皇帝与张居正改革 九、宦官魏忠贤乱政与东林党人的抗争 十、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仍不免身败国亡 十一、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皇权批判 十二、努尔哈赤、皇太极与女真满洲的崛起 十三、清军入关,多尔衮辅政,顺治皇帝奠定全国统治基业 十四、康熙盛世:专制皇权的极峰 十五、雍正诡秘即位,设立军机处,治绩斐然 十六、乾嘉时代皇权的盛极而衰 十七、外患内忧交织之下,道光、咸丰年问的皇权危机 十八、同治、光绪年间的皇权旁落与太后“垂帘听政” 十九、西方近代民主潮流对皇权政治的冲击与批判 二十、晚清民主革命风暴中皇权的挣扎与覆灭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皇权史 作者简介
何晓明,1951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文化史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湖北大学工会主席、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国内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及台湾《孔孟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教委社科成果奖和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