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工部尚书李永绍

  2020-05-14 00:00:00  

工部尚书李永绍 内容简介

  清雍正二年(1724年),山东宁海州西解甲庄(今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镇西解村)出了一位官居一品的尚书,他就是至今仍为乡人所津津乐道的清工部尚书李永绍。  李永绍,字绳其,号省庵,晚年自称“痴愚老人”。生于顺治,康熙进士,雍正尚书,卒于乾隆。一生经历了四朝皇帝,在其中的两朝任过职。

工部尚书李永绍 目录

前言
李永绍评传
一、阅历四代,仕于两朝
二、为官清廉,体恤民情
三、诗作澹雅,书法苍劲

李永绍年谱
李永绍书法
一、未放早衙且小留
二、宴毕复赐诸珍再纪恩
三、出盛京即事
四、西斋十首
五、沈宗敬八开山水册(每开有李永绍等人的对题跋语)

李永绍奏折
一、《盛京T部侍郎李永绍奏请准达德到部查办拖欠滋生银两折》
二、《盛京工部侍郎李永绍奏谢补授工部尚书折》
三、《盛京工部侍郎李永绍奏陈盛京工部诸事折》
四、《盛京工部侍郎李永绍奏请万安折》
五、《工部尚书李永绍奏陈盛京工部七厂厂丁疾苦情形并请该部侍郎等会议确查折》
六、《工部尚书李永绍奏请慎掌印之选并定办事之员以专责成折》
七、《工部尚书李永绍奏请敕令各省提镇自副将以下等官概行骑马勿许坐轿著为定例折》

李永绍逸闻
一、神灯的传说
二、喜堂慑女鬼
三、举贤避亲
四、铁锅固沙
五、为民杀御牛
六、清正遗训教后人

李永绍文献记述
一、《牟平县志·乡宦传》卷七(民同二十五年铅印本)
二、(清)李放纂辑《皇清书史》
三、《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四、《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清实录·圣祖实录》
六、《清实录·世宗实录》
七、(清)鄂尔泰等《八旗通志·营建志二》卷二四
八、《清史稿》
九、(清)福格《听雨丛谈·乡会试掌故一》卷九
十、《牟平县志·文献志·艺文》(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李永绍遗迹
一、沈阳萃升书院
二、李永绍绘九嶷山舜帝庙“九嶷山图”
三、李永绍等勘定泰陵年贵妃墓
四、李永绍指导维修的几项丁程

李永绍节日诗歌
一、元旦
二、立春日
三、元宵节
四、清明节
五、端午节
六、七夕
七、中元节
八、中秋节
九、重阳节
十、寒衣节
十一、冬至日
十二、腊八节
十三、灶王节
十四、除夕
附:清代胶东地方志中的传统节日

工部尚书李永绍 节选

  《工部尚书李永绍》:  由于年代久远,李永绍青少年时的情况我们所知甚少,坊间存两则逸闻,兹录于下。  一则逸闻讲:李家迁居解甲庄后,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家境逐渐殷实。李永绍5岁入私塾,随张梦德先生读书。为了磨砺他的意志,祖父李初妍坚持让他走读。相传,少年李永绍夜行时,会有神灯在其前导引。神灯不只引导着李永绍,还有着神奇的法力。一次,塾师张梦德患疟疾,卧床不起。李永绍取来一只空坛子,用黄表纸书“疟鬼死于此”的字样,贴在坛子上。此时神灯闪现,张先生的病顿时痊愈了。  另一则逸闻讲:青年李永绍读书之余喜欢狩猎。  有一天,他到大山后放鹰捉兔。鹰撒开后,他循着鹰飞的方向走进一个村庄,恰逢一户人家娶亲。李永绍询问主人:“今非吉日,为何选作佳期?”主人告诉他:“术士择日时曾言,此日虽非吉日,但必有贵人相助,一切自当逢凶化吉。公今相访,你一定是我们的贵人。”正说着,只见喜堂上窜出一女鬼,头戴孝帽,手持丧棒,“咯咯”地狞笑。李永绍见此情景,大喝一声:“妖孽,我今在此,还不速速遁去!”话音刚落,女鬼便化作一道白光消失了。喜事得以顺利举办。  逸闻是有关历史人物的传奇叙事。乡人以传奇的形式叙述着李永绍的故事,欣赏与自豪的情感溢于言表。  李永绍在解甲庄度过了他寒窗苦读的青少年时光,其后则是参加科举、入仕升迁的过程。  在清代,科举考试分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四个等级。在此之前,读书人必须通过县试和府试,取得童生资质,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童生考试是士子们的进阶之始,不及格者虽至皓首不改童生之称。院试三年两试,考中者为生员。只有生员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三年一试,又称“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亦称“秋闱”。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名称解元。考中举人者就有了做官或参加下一步会试的资格。会试也是三年一试,于乡试第二年的春季在京师举行,故称“春闱”。会试考中者称贡士,**名称会元。会试结束一个月之后,要进行殿试。殿试在皇宫殿廷举行,由皇帝亲自策问,当场出题,贡士答问。殿试结果出三甲,一甲前三名,为“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为“赐同进士出身”。殿试合格者皆为进士,成绩优秀者位列三甲,进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三年,称为庶吉士。散馆后留院者便成为翰林学士,朝考及散馆落选者则授予京城或地方的官职、教职。  据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李永绍35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也即康熙二十四年(1685),他36岁时参加会试,考中贡士;会试中榜一个月之后,参加殿试,考中二三甲第22名进士,为“赐同进士出身”。应该说,科举考试一路走来,李永绍顺风顺水、春风得意。资料显示,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生员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50万人;如果再把童生计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因此可以说,科举考试既是全国*高规格的精英选拔,也是国家层面的*为残酷的考试竞技,脱颖而出者风毛麟角。晚清重臣曾国藩曾经历七次院试,才考中生员;又经历两次会试,才考取了三甲第42名进士,与李永绍一样,为“赐同进士出身”。按清代制度规定,进士及第后要进翰林院附设庶常馆学习。李永绍走得应该也是这条路子。  ……

工部尚书李永绍 作者简介

  刘汉杰,河北沧州人,民俗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钟敬文先生、董晓萍先生。现执教于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民俗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工部尚书李永绍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13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