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1972-2010:第六卷

  2020-05-14 00:00:0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1972-2010:第六卷 本书特色

本文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1972-2010:第六卷 目录

**章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72—1978年) 一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自民党内围绕中日复交的论争 2.在野党的对华认识和行动 3.田中角荣的中国观 4.围绕反霸条款的战略之争 5.福田内阁的缔约认识及行动 二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日本经济界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2.积极推动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 3.冈崎嘉平太的中国观 三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舆论调查所见日本国民的中国观 2.日本学者的“文革”观 3.日本舆论界及学界的对华认识 第二章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79—1992年) 一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其外交实践 2.中曾根的国际国家构想及其中国观 3.冷战末期日本政界的国际观及对华认识 二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对中国经济调整及外贸体制的关注 2.对中日合办企业的各种论争 3.理解和体谅对方——稻山嘉宽的对华认识 三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友好”时期日本国民的中国观 2.日本学界的中国研究及对华认识 3.日本各界围绕天皇访华的论争 第三章 冷战结束后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93—2000年) 一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冷战后日本对华合作思想的继承 2.日本应对中国崛起的主要举措 3.“中国威胁论”的滋生和蔓延 4.冷战后日本对华战略思想的转变 二 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2.对华投资环境的不同认识 三 冷战结束后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日本国民对华认识趋于警惕和消极 2.日本舆论界与学界的对华认识 第四章 新世纪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2001—2010年) 一 新世纪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小泉内阁时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2.新生代政治家的国际观、中国观及历史观 3.小泉纯一郎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 4.后小泉时代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二 新世纪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盛行 2.“政冷经热”时期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3.经济界人士的历史观 4.对近年来中日关系的认识 三 新世纪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新世纪日本国民对华认识日益恶化 2.新世纪日本学界的对华认识 3.大众传媒的中国报道和舆论诱导 第五章 日本各界对华认识的演进趋势及主要特征(1972—2010年) 一 日本政界对华认识的演进及特征 二 日本经济界对华认识的嬗变及特征 三 日本国民对华认识的变迁及特征 四 日本各界对华认识的互动与整合 参考文献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1972-2010:第六卷 作者简介

田庆立,2000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2009年获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学位。发表有关日本研究的论文多篇。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日关系和日本外交。 程永明,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就职于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历史及中日经济关系史。主要著作有《当代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研究》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1972-2010:第六卷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12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