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书以清末民国时期新兴社会科学各门类如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民族学、法学、教育学、民俗学和边政学等的主要研究对象之相关调查为线索,在综合考察这些调查的历史过程、方法、特点等问题时,努力去揭示它们与各新兴学科之间发生、发展的历史关联。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项目的后续相关研究成果,可作为与之相配套的研究系列。书中作者均为当前活跃于社会学界的学者。
目录
编者前言:清末民国社会调查及其学术内蕴
现代统计学的传入与清末民国社会调查的兴起
社会调查与社会学中国化——以1922-1937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例的研究
重审民国社会学史上的社会高歌派
近代中国人口调查的现代化过程与方法论演进
民国时期农村经济调查与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兴起
在现代性与国家之间——对20世纪前期少数民族调查的再认识
主客互渗——对天“民国时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的重要思考
从教育调查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员形象
礼俗改造的学术实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礼俗调查与现代民俗学的兴起
清末民族的习惯调查与现代民商法的建立
应对边疆危机的新学科——边政学的兴起与发展
精彩节选
现代统计学的传入与清末民国社会调查的兴起
四、“统计型调查”在中国的专业化过程及其表现
欧美工业化以后,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多。社会出现部门化的倾向,而科学也愈益专业化。与此相应,作为科学工具的统计学,除了对之进行一般原理研究之外,将其应用于具体部门,则会产生某部门的统计,即工业统计、农业统计之类;将其应用于某门学科的探讨,即会产生如人口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等专业的统计学。
与统计学专业化、部门化相应,社会调查也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就内容而言,民国时期既有社会概况之调查,也有社会生活各个部门之调查。可以说,调查的对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方法而言,民国时期的专著和文章,既有对一般调查方法方面的研究,也有就某特定社会部门的调查方法作专门的探讨。而日,由于调查与统计的关系相当密切,有些学者论述特定部门的统计方法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说明了相关的调查方法。就调杏的实际情况而言,一些科研机构、大学系科、学者个人或群体,依据调查对象及所属学科背景,遵循学科规范,从事了大量的统计型调查。这些调查专业性强,学科特色鲜明。有些高校的系科,如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由于重视并长期坚持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学科建设特色。它们的调查所得之可靠性,也因其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而获得世人的肯定。不仅如此,这些专业化的调查还形成了与其学科背景相适应的比较一致的研究路径。
布朗、吴文藻等人对社会学界已普遍存在的调查类型展开了强力批评,把原先的调查类型称为“社会调查”,而称自己所提倡的调查为“社会学调查”。很显然,他们是要针对“旧”的范式,提倡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农村性质大论战中,孙冶方则比较直接地将中国经济派、韩德章等人的研究归属农场管理学、农业经营学的范畴,而将自己这一派的研究称为经济学的研究。
……
其它信息
装 帧:简装
开 本: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