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典藏柏杨 小说-秘密

  2020-05-24 00:00:00  

典藏柏杨 小说-秘密 本书特色

首次授权在大陆出版   陈忠实、陈建功倾力推荐   柏杨曰:就鲁迅而言,他的小说对我影响很大,杂文对我影响较小   “典藏柏杨·小说”收录了柏杨创作生涯中的仅有的两部长篇小说《旷野》    《莎罗冷》和几乎所有的中短篇小说,这还是祖国大陆**次全面系统地引进介绍柏杨的小说,填补了大陆出版界的空白。

典藏柏杨 小说-秘密 节选

br />     斗胆给柏杨先生的小说写序,是因为柏杨先生及其夫人张香华
大姐的嘱托与鼓励。柏杨先生我神往久矣,以前一直不断读到他的
杂文与说史著作,想见其为人,早已高山仰止,后来又多次承蒙他的
关心和抬爱,然而至今未瞻道范。忽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常雪莲
女士手札,转告柏杨夫妇美意,说该社即将出版的“典藏柏杨”丛书的
小说系列典藏请我作序,冷汗当即冒将出来:小子何德何能,应承这
等差事岂不自找附骥之议?几次欲连线台北,找香华大姐请辞,又自
省接到这差事时,十分感动之余,内心深处还是有几分得意的。现在
又“虚情假意”般谢绝,是不是有点“丑陋的中国人”的味道?呜呼,柏
杨先生,一语成谶,真真让晚生我左右为难也。
    “附骥”于柏杨,始于1984年。那年秋天我访美归来经香港小
停,受到香港作家彦火(潘耀明)兄的接待。彦火请我回内地后,代为
联系十位作家,编选各自的作品集,由他介绍在台湾出版。当时台湾
还没有解除所谓的“戒严”,引入大陆作品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作为
十人中的一个,又作为这一批大陆书稿的牵线人,我不能不对彦火兄
的创意提出疑问。这才知道在台湾岛上出面的,是柏杨先生。听到
这大名心中一震,暗道这老倌已经为“大力水手”事件背了“污蔑党国
领袖”的罪名,坐了九年零二十六天的大牢,看来仍有“太岁头上动
土”的胆量啊!此公以“前科”之身,求朋告友,担冒风险,我辈若犹疑
于后,岂不羞煞?由此便有了林白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大陆作
家书系”在台湾之“登陆”。窄窄的一道海峡,数十年的人为阻隔,柏
杨先生应算作*早衔石填海的一个。时至今日,回想先生“导夫先
路”之功,焉能不感慨系之?
    再次和柏杨先生、香华大姐取得联系,是在我兼任中国现代文学
馆馆长之后了。柏老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缘分,源起于柏老香华夫
妇与文学馆前任副馆长周明先生二十多年的友情。早在三四年前,
柏杨先生就已经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过一批珍藏书籍,同时建立
了柏杨文库。我到任后不久,即接周明通报,说柏老又要将自己一大
批珍贵的资料和文物无偿捐赠到中国现代文学馆。闻知此讯,大喜
过望,由此才有周明渡海,将柏杨先生的捐赠运回之举。据说这些藏
品出岛来归,还引起了海外议论纷纷。由此我想起先生在讲史时说
过的一段话。先生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
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
王朝、清王朝前期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
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
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唯一的立足点。我以为,理
解了先生的“立足点”,就理解了先生的中国史观,也同样不难理解
“丑陋的中国人”里所呈现的“中国对全世界全人类文明所做的尊严
贡献”。那么,先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把自己毕生心血的结晶捐赠给
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也同样不难理解了吧。
    作为杂文家和史学家的柏杨先生,早已为大陆读者所熟知。先
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写杂文,文笔犀利,时有新见,振聋发聩,世
人瞩目。先生的许多文字都以猛烈抨击社会痼疾和社会黑暗面为主
题,《丑陋的中国人》、《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等代表作,以独到的思
考和深刻的剖析,警醒着一代读者,也必将成为一代一代中国人传之
久远的精神财富。先生的历史学著作如《柏杨版资治通鉴》同样生气
勃勃,充满了新知和创见。先生在狱中完成的《中国历史年表》、《中
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和《中国人史纲》,也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著述。然而,作为小说家的柏杨,似乎还没有为大陆广大读者所熟
悉。
    其实,柏杨的小说是不可忽视的。柏杨自道,他的人生是十年小
说,十年杂文,十年坐牢,十年历史。
    作为一个作家,哪一个十年可以忽视?
    “典藏柏杨”系列中所选的小说,似可说是柏杨小说佳作之集大
成者。
    我喜欢这些作品,首先因为它好读。几个月来,出版社送来的该
书校样伴我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其中不少篇章深深吸引了我,令我
难以释卷。“好读”,在一段时间里曾为士林所不齿,

典藏柏杨 小说-秘密 作者简介

p>柏杨,两岸三地中国人熟悉的作家,其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

典藏柏杨 小说-秘密

http://book.00-edu.com/tushu/hx1/202005/232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