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昼的紫 夜的白

  2020-05-12 00:00:00  

昼的紫 夜的白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亲情、成长和社会变迁的个人体验的诗性作品,讲述从1951至2050年的个人记忆和历史真相,以及未来人类命运的可能性。作品讲述一个名叫紫音的姑娘,穷尽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母亲和爱人,有时在现实中,有时在梦境里,有时在乡村,有时在城市,有时在过去,有时在现在。“紫”与“白”既是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又是梦想与存在的色彩象征。作家在独白式的故事讲述中,舒展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广阔画面,并由不同历史画面的不断切换,产生出音乐复调的效果。

昼的紫 夜的白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关于时间、关于寻找的作品。人生在不断的丧失中完成,寻找,是生的使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历史中、在未来。在路上,在寻找,这就是每一个真实的现代人:失落、焦灼,*终,由梦想和岁月,将我们带至宁静…… 小说借助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通过空间的不断变幻,场景的不断切换,展现了百年历史中数代人的不同命运。 作者语言如诗,独白似的讲述,自传体的故事,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戏剧,如电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融入了奇幻小说的元素,历史的真实同人物和场景的虚幻不着痕迹地嵌合在一起,表现出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   

昼的紫 夜的白 目录

 目   录:**章  一九九六年五月第二章  一九九七年五月第三章  一九七一年夏第四章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九日第五章  二〇〇〇年一月第六章  一九五一年春至一九七一年春第七章  二〇〇〇年二月至三月第八章  二〇〇〇年六月第九章  一九七二年秋至一九七六年夏第十章  二〇〇一年九月第十一章  二〇〇三年第十二章  声声不息(二〇一六至二〇五〇年)后记  写作控制了我 

昼的紫 夜的白 相关资料

西篱,本名周西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获首届金筑文艺奖、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贵州少数民族影视文学优秀剧本奖、首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等。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诗刊》《星星》《诗歌报》(月刊)《钟山》《花城》等刊物发表作品多篇。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东方极限主义或皮鞋尖尖》《夜郎情觞》《造梦女人》《雪袍子》等,散文随笔文集《与人同居的猫》《迷惘的女性》等,诗集《谁在窗外》《西篱香》《西篱短诗选》等,电影剧本《十二重天》《苹果园》《我不是坏小孩》  名家评论: ·倾斜的山镇,颠倒的昼夜,苦难的历史,艰辛的成长,灵魂的交流,生命的追寻……昼的紫,夜的白,呈现了一个真实又奇异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呼兰河传的抒情气息,又有百年孤独的魔幻色彩,比佐拉书写的家族历史更沉痛,比张爱玲追求的苍凉格调更温暖。                                          ——中山大学教授 刘卫国   ·《昼的紫 夜的白》传达出这样的思想:我们都是历史的儿女,但非历史的囚徒。我们呼唤的是未来和梦想。只有梦想,才能让心灵获得解放,只有梦想,能够带领饱受金钱和物欲折磨的现代人飞升! ——小说家 鲍十   ·读《昼的紫 夜的白》,我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一座小说的迷宫。我看到,西篱的叙事是谦恭和野心的混合,是回忆和创造的混合。西篱让自己的写作成为叙述的历险,而不是历险的叙述。读完全书,我相信,这座迷宫的任何角落都是难以抵达的。我无法放下,愿意在它的气味中流连忘返。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授、小说家 陈继明   ·读《昼的紫夜的白》,我立刻联想到张贤亮的《习惯死亡》。这两部小说尽管视角迵异,但均在不同程度上揭开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烙到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伤疤,借此直视生命中偏离了常态的无从把握的死亡。 我对小说的结构、语言、思维和思考更为偏重,从西篱的这部小说中,我看到这种写作的力量,甚至更为宽阔。                                                  ——诗人 安石榴   ·小说中的“紫”与“白”蕴含着象征意义,作者用色彩点缀出小说的精神内核。昼之紫,黑夜之白,强烈的对比色形成视觉的冲击,为文本营造出了荒诞感。加缪认为荒诞的本质在于人与其生活的分离,它总是指向人的命运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给现代人带来精神上持续的压抑。小说中的女性,面对人性被社会所扭曲压抑、生命存在方式的异化,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拒绝和解与妥协。                                             ——文学博士 易文翔   ·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到的经历,关注世界的视角也有不同,《昼的紫夜的白》就是一个万花筒,我们必须打破固有的阅读习惯,相信不同读者从中会读到不一样的世界,收获不一样的思考与体验。                                                ——诗人 杨华之   ·从《东方极限主义或皮鞋尖尖》到《昼的紫 夜的白》,与通常的小说家的写作相比较,西篱的小说个人辨识度非常高。她不是单纯的以叙事来构建自己的作品世界,而是以诗意的语言来铺展一个又一个的场景,这有点像博尔赫斯的写作,小说故事的横切面被无限的放大,这个写作特质在《昼的紫 夜的白》中尤为突出。 西篱把我们过去所遭遇到的那些泛白的往事一一重现给我们,让读者沿着她文字的轨迹,安静的回想过去,尽管有些伤感,但那却是我们共同的“过去”。                                                    ——诗人 晓音   ·寻找是小说中人物不断持续的心理过程,也是现实社会每个人打开心灵之窗的重要途径。寻找家园,寻找历史的真相,寻找各自的生存空间,寻找发展与希望,最终也就是寻找命运与生命关怀的终极答案。就此而言,《昼的紫  夜的白》能够让人重新获得某种原在的精神感受。                                                 ——诗人 航亿苇   ·我是60年代出生的,是属于这个年代和未来时代的小人物。读西篱的《昼的紫 夜的白》,让我眼泪婆娑。 这部书会将我们带入一些可怕的现实,让我们想起很多人,比如那些莫名其妙失踪的女人。能够读明白这书的人,会感到非常的忧伤。不明白的人只看到一些梦,明白的人就会明白,梦里有真相。

昼的紫 夜的白 作者简介

西篱,本名周西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获首届金筑文艺奖、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贵州少数民族影视文学优秀剧本奖、首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等。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诗刊》《星星》《诗歌报》(月刊)《钟山》《花城》等刊物发表作品多篇。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东方极限主义或皮鞋尖尖》《夜郎情觞》《造梦女人》《雪袍子》等,散文随笔文集《与人同居的猫》《迷惘的女性》等,诗集《谁在窗外》《西篱香》《西篱短诗选》等,电影剧本《十二重天》《苹果园》《我不是坏小孩》

昼的紫 夜的白

http://book.00-edu.com/tushu/hx1/202005/207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