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文学丛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新文学丛刊

  2020-05-12 00:00:00  

新文学丛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新文学丛刊 本书特色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涵盖了汪曾祺从20世纪40至90年代以来创作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包括《复仇》《鸡鸭名家》《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16篇。一九四九年四月,汪曾祺的*个小说集《邂逅集》出版,收入八篇中短篇作品。 一九六三年冬,他的第二个小说集《羊舍一夕》出版。“文革” 结束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日趋活跃,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收入了汪曾祺《邂逅集》四篇作品:《复仇》《老鲁》《落魄》《鸡鸭名家》;《羊舍的夜晚》三篇作品: 《羊舍一夕》《看水》《王全》;“文革” 结束后创作的九篇新作:《骑兵列传》《塞下人物记》《黄油烙饼》《异秉》《受戒》 《寂寞和温暖》《岁寒三友》《大淖记事》《七里茶坊》。汪曾祺的小说以清淡的文笔写童年、故乡,写平凡生活中的人和事,信手拈来,浑朴自然,情趣盎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韵味无穷。汪曾祺在自序中说,“有人说我的小说跟散文很难区别!是的% 我年轻时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的界限。”“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 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

新文学丛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新文学丛刊 内容简介

★文学影响力大汪曾祺,沈从文的得意门生,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被誉为当代文学史上“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 版本价值高与汪曾祺所有小说集相比,本书书名蕞为普通、朴实。但是,纵观汪先生的短篇小说创作生涯,本书的出版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囊括了他创作早期、中期、晚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散文化、诗化的典范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儿”,他打破了小说、散文和诗歌的界限,开了小说散文化的先河。★布面精装本“新文学丛刊”,中国现代文学和版本研究专家、著名学者陈子善教授主编,以初版本为底本,布面精装,宜读、宜赏、宜藏。

新文学丛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新文学丛刊 目录

总序
自序复仇老鲁落魄鸡鸭名家羊舍一夕看水王全骑兵列传塞下人物记黄油烙饼异秉受戒寂寞和温暖岁寒三友大淖记事七里茶坊
附录也说汪曾祺

新文学丛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新文学丛刊 相关资料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沈从文(作家)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黄永玉(作家、画家)
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贾平凹(作家)
曾祺的创作,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其精神所寄是“诗”。无论文体如何变换,结体的组织,语言的运用,光彩闪烁,炫人目睛,为论家视为“士大夫”气的,都是“诗”,是“诗”造成的效果。曾祺在文学上的“野心”是“打通”,打通诗与小说散文的界限,造成一种崭新的境界。—— 黄裳(散文家、藏书家)
汪曾祺的小说,什么都平平淡淡,但读完之后你却不能平静,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隐隐的激动,沧海月明,蓝田玉暖,不能自已。——李陀(作家、评论家)
汪先生的好,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作家身上没有的好。他那种夫子气,文士气,率性而真切,冲淡而平和,有大学而平易,阅人阅世深厚而待人待物随意。——何立伟(作家)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汪曾祺是个红色年代的士大夫。他只是在荒芜的岁月里恢复了某个文化的传统与趣味。在小说叙述模式上不及茅盾的恢弘,在文字的精约上也弗及废名与张爱玲,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也属于众人的恬静洗练的世界。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可能更接近于自己的本真,也接近于常人的本真。也缘于此,他那里流动的确是清美的意绪。——孙郁(评论家、学者)

新文学丛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新文学丛刊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编《北京文艺》《民间文学》等刊物。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调至北京京剧团(院)任编剧。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执笔改编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文革”期间被关牛棚,后被“解放”,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文革”结束后,创作热情逐渐高涨,创作发表了一系列代表他创作后期文学成就的短篇小说,如《骑兵列传》《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进入1980年代,他的创作更加活跃,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短篇小说、散文随笔作品。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新文学丛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新文学丛刊

http://book.00-edu.com/tushu/hx1/202005/205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