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本书特色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第三辑——《基因》的主题,书名已将其点明。收入本辑的论文围绕着教育学理论基因式核心概念的探究,开展了广泛的、不同视角的讨论,表达了对同一问题各自独特的理解。
本文以“‘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为题,对这一学派的“基因”与“命脉”作贯通式、整体性的概述。因篇幅的关系,论文分上、下两篇,分录于第三、四辑。本辑刊出上篇。如此上下的划分并不意味着文中将有关主题裁成两段:上篇中并没有将“基因”的主题论述穷尽,却已涉及“命脉”的部分。
基因 内容简介
“生命·实践”教育学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土壤中生长出的新芽;它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学创建中的一个流派,以自己的扎实、智慧、真诚去酿造教育学的新酒;它将是鲜活的、生长的,但不是肤浅的、盲目的;它是当代的、创造的,但不是割断历史的、自命不凡的……我们想通过“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学者的声音。这声音将揭示平凡教育事业蕴涵的丰富与伟大,蕴涵的与人类*基础的存在——生命与实践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蕴涵的对创造、智慧和发展的呼唤,蕴涵的对健康人性、幸福人生、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
基因 目录
“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上)——关于以“生命·实践”作为教育学当代重建基因式内核及其命脉的论述
基因式突变和学术新传统的奠基——关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的源·原式辨析
“生命·实践”之际:教育学境域性目光的开启
学科文化生态的演变——解读“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一种视角
“生命·实践”概念作为承担教育学更新功能的基本单位初探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的突破
走向“生命自觉”——叶澜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概念史简论
潜能发展观——形成于“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渐悟渐构
论学生的三层可能世界
“生命·实践”教育学立场下“生命自觉”的构成与品性初探
论教育实践
学校转型实践中领导的精神生命自觉
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存在形态及其转换
“新基础教育”评价研究的思考
教学对话的三种境界
“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者评课实践中的价值追求
超越“技术性实践”——从“新基础教育”拒绝“模式化”说起
试论学校变革对教育学者的生存论意义——关于教育学者介入学校变革的一种解读
论“双向滋养型”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研究
试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魅力
“新基础教育”:我的精神家园
校长角色与学校发展
“新基础教育”使学校管理者学会了创造
灵感在互动中激活智慧在实践中进发
“生命·实践”在我们之中——“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校长沙龙研讨记录摘要
征稿启事
基因 节选
《基因》为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之一。“生命·实践”教育学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土壤中生长出的新芽;它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学创建中的一个流派,以自己的扎实、智慧、真诚去酿造教育学的新酒;它将是鲜活的、生长的,但不是肤浅的、盲目的;它是当代的、创造的,但不是割断历史的、自命不凡的……我们想通过“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学者的声音。这声音将揭示平凡教育事业蕴涵的丰富与伟大,蕴涵的与人类*基础的存在——生命与实践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蕴涵的对创造、智慧和发展的呼唤,蕴涵的对健康人性、幸福人生、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
基因 作者简介
叶澜,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撰写并主编的丛书与研究报告有“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系列丛书、“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系列丛书、“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学科发展年度报告》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多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其学术成就包括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