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本书特色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内容简介
本书对大瑶山的地理、气候、土壤、动植物资源、社会经济、生态旅游资源和保护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制订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保护区内居民生计发展双赢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监测生物多样性变化和评估保护成效提供了详实的本底数据。书中的动植物名录、示意图和分布图等,便于读者使用,且实用价值很高。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如此绚丽多彩,以致人类迄今对它们的认识依然极为有限。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南地区、也是中国诸多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代表,是人类用于保护自然亿万年进化产物的*后方舟之一。它有保存完好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明显的华南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是中国许多濒危和特有物种的*后避难所,极具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意义。
对于从事自然保护、生物学研究、森林管理和生态旅游的学者及实地工作人员等,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目录
1 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范围
1.2 历史沿革
1.3 建设与管理现状
1.3.1 建设现状
1.3.2 管理现状
1.4 社区社会经济概况及特点
2 自然环境
2.1 地层与岩石
2.1.1 寒武系小内冲组c-x
2.1.2 寒武系黄洞口组c-h
2.1.3 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1
2.1.4 第四系q
2.1.5 江尾单元sjw
2.1.6 花岗岩闪长岩k2γδ
2.1.7 细粒黑云正长花岗岩k2γ
2.2 地质构造
2.2.1 罗香-镇西乡正断层
2.2.2 六拉岭正断层
2.2.3 同庚逆断层
2.2.4 下卜泉断层
2.2.5 长洞一马练复式向斜
2.2.6 长滩一莲花山鼻状倾伏背斜
2.3 地貌
2.3.1 地貌类型
2.3.2 地貌发育
2.3.3 构造与对岩性地貌发育的影响
2.4 陆地水文
2.4.1 水系概况
2.4.2 水系与水文特点
2.4.3 水源总量与水能蕴藏量
2.4.4 水源的作用
2.4.5 水源变化及灾情分析
2.5 水文地质
2.5.1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2.5.2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富水性
2.5.3 水质评价
2.5.4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条件
2.6 气候
2.6.1 气候特点
2.6.2 主要气候要素
2.6.3 气候水平与垂直变化规律
2.6.4 大瑶山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2.6.5 主要灾害性天气
2.7 土壤
2.7.1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2.7.2 土壤形成特点
2.7.3 土壤类型及分布
2.7.4 土壤特性
2.7.5 土壤与植被
2.7.6 土壤评价
2.8 矿产资源
2.8.1 主要矿产
2.8.2 矿产总体评价
3 生物物种资源
3.1 调查研究方法
3.1.1 植物
3.1.2 动物
3.1.3大型真菌
3.1.4 昆虫
3.2 植物资源
3.2.1 植物区系
3.2.2 植物资源
3.3 陆栖脊椎野生动物资源
3.3.1 两栖动物
3.3.2 爬行动物
3.3.3 鸟兽类
3.4 昆虫
3.4.1 种类组成及区系成分
3.4.2 昆虫分布特征
3.4.3 特有及珍稀昆虫
3.4.4 大瑶山的昆虫资源
3.5 大型真菌
3.5.1 种类组成
3.5.2 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分布差异
3.5.3 大型真菌的垂直分布
3.5.4 重要的大型真菌种类
3.5.5 大型真菌资源
4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4.1 调查研究方法
4.1.1 植被类型
4.1.2 森林类型
4.2 植被资源
4.2.1 种类组成
4.2.2 现状及特点
4.2.3 分类系统
4.2.4 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4.2.5 植被的分布规律
4.3 森林类型
4.3.1 各类土地面积
4.3.2 各类林木蓄积
4.3.3 森林组成类型
4.3.4 森林资源特点
5 生态文化
5.1 生态旅游景观资源
5.1.1 景观资源类型
5.1.2 主要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特征述评
5.1.3 生态旅游景观资源总体特征
5.2 瑶族文化资源
5.2.1 金秀瑶族文化的地位
5.2.2 金秀瑶族概况
5.2.3 瑶族经济社会特点
5.2.4 瑶族风俗习惯
5.2.5 民族关系
5.2.6 自然保护区与瑶族文化
6 珍稀濒危物种及面临的威胁
6.1 珍稀濒危物种
6.1.1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6.1.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
6.1.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6.1.4 其他珍稀物种
6.2 存在问题与威胁
6.2.1 存在问题
6.2.2 主要威胁
7 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7.1 旅游资源开发
7.1.1 旅游开发方向
7.1.2 主要旅游产品
7.2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7.3 地貌资源开发及保护
7.3.1 地貌对小气候的影响
7.3.2 地貌对坡度、土壤发育、植被的影响
7.3.3 地貌与旅游业
7.4 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7.5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7.6 昆虫资源保护与利用
7.7 大型真菌保护与利用
8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
8.1 自然属性评价
8.1.1 典型性
8.1.2 脆弱性
8.1.3 多样性
8.1.4 稀有性
8.1.5 自然性
8.2 可保护属性评价
8.2.1 面积适宜性
8.2.2 科学价值
8.2.3 社会价值
9 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附件
附表
附图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节选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对大瑶山的地理、气候、土壤、动植物资源、社会经济、生态旅游资源和保护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制订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保护区内居民生计发展双赢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监测生物多样性变化和评估保护成效提供了详实的本底数据。书中的动植物名录、示意图和分布图等,便于读者使用,且实用价值很高。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如此绚丽多彩,以致人类迄今对它们的认识依然极为有限。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南地区、也是中国诸多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代表,是人类用于保护自然亿万年进化产物的*后方舟之一。它有保存完好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明显的华南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是中国许多濒危和特有物种的*后避难所,极具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意义。对于从事自然保护、生物学研究、森林管理和生态旅游的学者及实地工作人员等,《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相关资料
插图:(3)基础设施工程。局机关办公用房以及办公设备等。(4)交通、道路设施。购置车辆等交通工具,修建通往保护站、护林点的林区公路。通过项目建设,保护区的保护设施、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和保护管理工作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与发展,保护及科研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改善了社区关系,实现社区共管。为了进一步完善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保护设施、科研监测和宣教培训体系,提高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等整体水平,2008年3月,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向国家林业局提交了《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批准,总投资为723万元。1.3.2 管理现状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委托来宾市林业局代管,属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45名。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是“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内设行政科、保护科、技术科、财务科,下设7个保护站,16个护林点,现有人员97人,其中国家正式职工44人,临时聘用53人。由于机构的完善,人员的充实,极大地提高了保护区的管理能力。管理规章制度。机构成立后,制定了《广西大瑶山水源林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制度》《保护区各科室工作任务和职责》《保护站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等,使管护队伍做到任务到位,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管护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到保护区周边村屯走村串巷向群众宣传有关林业法律、法规。主要采取:①以村屯为单位,召开群众会议,宣传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特别介绍近些年出现较多的非法侵占保护区林地的现象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②在保护区周边村屯显著的地方书写永久性标语;③在山内7个乡镇张贴板报宣传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知识以及案件查处情况;④翻印《自然保护区条例》,编制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宣传手册和森林防火资料等。几年来,共建立永久性宣传牌91块,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50多条,向群众印发宣传手册3600多份,通过宣传,提高了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巡护管理。保护站、点的护林员是具体的巡护人员,各站、点划定巡护责任区,护林人员在自己的责任区域内进行巡山护林,在巡山时,做好巡山记录。巡山记录包括巡山路线、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处理、处理结果怎样等。每个月护林员凭当月的巡山记录和出勤表领取工资。保护科是巡护的具体管理部门,其工作人员分片进行责任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自己的责任区内进行检查或与保护站的护林员一起巡山,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以上的管理,瑶族同胞长期以来的装鸟盆,林下种植灵香草、绞股蓝等习惯,在保护区内已基本消除,猎捕野生动物现象也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作者简介
谭伟福,男,1963年生于广西贵港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与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项目,编著有《广西热带和亚热带山地的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体系》《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表自然保护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的“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获2006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