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2020-06-21 00:00:00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内容简介

  油气藏是油气聚集和油气生产的基本单元,也是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之一。1990年兴起的“油藏地球化学”大大推动了油藏动态要素的研究和重建。窦立荣编著的《油气藏地质学概论》在较系统的吸收和综合了我国及世界油气藏地质方面的文献、并熔入作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油气藏地质”为主题,从油气藏静态要素(圈闭、储集层、盖层等)、动态要素(充注期次、方向、成藏后的调整、改造等)和油气聚集单元(圈闭、成藏组合、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盆地、含油气区、含油气域)三大方面论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是一本既不同于石油地质学又不同于油藏地球化学的专著。《油气藏地质学概论》的出版对我国东部高成熟勘探区隐蔽油气藏的研究和勘探、对西部叠合盆地油气藏的解剖和重建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作为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目录

**章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要素
**节 圈闭
一、构造圈闭
二、地层圈闭
第二节 储集层
一、碎屑岩储集层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
三、其他储集层
第三节 盖层
一、排替压力及其对烃柱高度的控制
二、膜盖层
三、流体盖层
四、断层盖层
五、其他类型的盖层
第四节 充注系统
一、有效生烃灶
二、充注网络

第二章 油气藏的形成
**节 油气藏形成的地下环境
一、温度环境
二、压力环境
三、地下流体动力学环境
第二节 天然气藏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
二、常规气藏
三、非常规天然气藏
第三节 重油油藏和沥青砂
一、重油、沥青砂的定义和成因分类
二、原生重油油藏
三、次生生物降解重油油藏
四、超重油及沥青砂
第四节 异常压力油气藏
一、异常压力的成因
二、压力封存箱
三、异常压力油气藏
第五节 水动力油气藏
一、背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二、构造鼻(阶地)型水动力油气藏
三、单斜相变型水动力油气藏
四、单斜物性型水动力油气藏
五、向斜型水动力气藏

第三章 油气成藏年代学
**节 根据地质分析推断油气藏形成时间
一、根据区域倾斜发生的时期确定油藏形成的*早时间
二、根据圈闭形成的时间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早时间
三、根据生油层的主生油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早时间
四、根据饱和压力确定油藏形成的时间
五、根据气体定律确定气藏形成时间
六、利用成岩过程中自生石英数量的变化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第二节 利用自生伊利石定年分析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一、自生伊利石的定年
二、伊利石年龄的解释和应用
第三节 根据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和期次
一、油气藏形成的时间
二、油气藏充注的期次
第四节 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油气注入方向
一、油藏中油气的注入和混合作用原理
二、油气注入方向

第四章 油气成藏后的变化
**节 构造改造作用
一、断裂的改造作用
二、构造挤压的改造作用
三、区域翘斜作用
第二节 生物降解作用
一、生物降解作用机理
二、生物降解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三、生物降解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 物理化学作用
一、物理作用
二、热蚀变作用
三、沥青垫
四、天然气的混合作用

第五章 油气藏的分布
**节 含油气域
第二节 含油气区
第三节 含油气盆地
一、盆地类型控制大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
二、盆地构造-沉积旋回控制了不同层系油气藏类型和规模
第四节 含油气系统
一、含油气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二、含油气系统的成因类型
三、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藏分布复杂性的影响因素
四、总含油气系统
五、超含油气系统
第五节 成藏组合
一、定义
二、成藏组合的划分和描述
三、油气成藏组合的类型
四、成藏组合与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对比
参考文献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7/261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