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析和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历史主客体导论》一书中形成的对象性关系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基本的思想方法,尽管各自在具体的事例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作为*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深深地植根于作者的头脑中的,人们不应该对作者的表述问题方法的不习惯而对这一点有所怀疑。毫无疑问,对分析哲学技巧在明晰概念方面的惊叹,促使我尝试着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清理一些棘手的理论困境。 这里还有一点是需要加以说明的,本书将其作为对立面观点进行对此讨论的自由主义理论,在忽略其新老、左右差异的基础上就其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比较,这样一种基本原则上的差异,不仅存在于马克思与其所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之间,同样存在于马克思与其批判性继承的黑格尔经济学理论之间。而对自由主义关于公正与平等关系的讨论是以其左翼代表为对象的后者与前者在基本原则上是没有差异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于对基本原则的辩护立场和矫正措施的态度。
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析和探讨) 目录
概论 Abstract **章 对象性关系中的现实人 **节 双重属性与双重因素 1. 自然属性与双重因素 2. 理性因素与社会属性 3. 对不同理性因素的界定:理性因素与理解因素 第二节 双重关系的展开 1. 两种不同的对象性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2. 自我存在的对象化与自我存在的异化 3. 异化劳动产生的前提与必要前提 4.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 第三节 双重关系的相互制约 1. 私有财产权的主体本质、对象性本质 2. 私有财产权的形成途径 3. 生产手段占有的分化与物质财富占有的继续分化 第二章 前提性概念与相关问题的分析 **节 由抽象的类规定到具体的现实人 1、类本质的假设与超越 2、利己动机、利他主义与阶级的存在 3、唯物史观经典表述中的三层涵义与人的存在 第二节 双重关系的非对称性与生产力的制约作用 1、双重关系的非对称性 2、双重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3、双重关系在生产关系更更中的动态体现 第三节 经济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1、生产关系的合法性问题 2、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力 3、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 第四节 意识的双重因素及其不同的功能作用 1、意识的双重因素及其在生产关系变化中的不同步反应 2、意识的双重因素在社会存在不同层次意义上的功能体现 3、意识的双重因素与社会关系的变更与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分析和社会批判 **节 特定历史条件与社会关系物化的形成 1、对物化现象的批判指向什么? 2、自然社会、文明社会与人——物关系的层次性 3、经济关系中的媒介因素 第二节 物化关系的形成与阶段分化 1、财产所有权形式发展的历史 2、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研究的思路走向 3、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物关系的比较 第三节 剥削现象产生的根源 1、媒介的具体形式:货币、资本与增殖 2、资本与资本的增殖 3、剥削与异化劳动 4、劳动报酬与资本增殖 5、另一种解释想说明什么? 第四章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 第五章 马克思与非马克思:分歧何在? 第六章 马克思与非马克思:对分歧的分析 第七章 分配公正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存在着的困境 第八章 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历史变化对马克思来说意味着什么?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