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

  2020-06-20 00:0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 目录

自序引论一、社会主义二、科学社会主义三、科学社会主义的民族化**章 历史一、起源二、方位三、初始形态四、模式转换五、思想轨迹第二章 理论一、时代观二、历史观三、劳动价值论四、传统文化五、爱国主义第三章 生产方式一、生产力二、经济体制三、所有制四、分配第四章 社会一、阶级二、人三、人与人四、人与自然第五章 政治生活一、新型民主二、国家制度三、政党制度四、民族关系第六章 发展战略一、目标二、道路三、步骤第七章 发展动力一、社会运动二、社会矛盾三、改革四、开放五、创新第八章 人文导向一、价值二、价值观三、核心价值体系四、教育结束语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 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内容简介:我观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一词。大凡“主义”,必为社会特定群体根本利益之表达。照此理解,无论从逻辑方面还是从社会学方面来说,社会主义的含义都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和个人主义的对照。①但是一方面,离开了“入”就没有“社会”,没有每个人的利益,也就谈不上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单独的个人又不成其为社会——社会学家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男女摆脱杂交状态、组成相对稳定的“家庭”这件事,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阶段。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曾重新排列了“五伦”顺序,把“夫妇”置于五伦之首,将“君臣”排在*后。显然,只有“夫妇”才能繁衍社会,延续历史。社会主义之“社会”则由“入与人”构成。社会科学的不同门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等,虽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但都围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个人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是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个人主义的视野中,个人在社会中处于中心位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 相关资料

自守的做法,只能阻碍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现实社会主义只有融人世界发展大潮,从中汲取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才能维护社会主义的价值和特色;只有处理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才能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全球化”中站稳脚跟,并逐渐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形式的民族性——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而是和特定的“民族”联系在一起,并以“社会主义国家”的面目出现。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也并非由单一民族构成,而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国范围内消灭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压迫,但不可能消除民族之间的界限,所以,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还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这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的分裂。作为各民族大家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与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基于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的差异和矛盾。这种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造成兵戎相见、大打出手的局面。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必须完整,不是“有限”;不能为维护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而牺牲具体国家的民族利益。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政治上,尽管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镇压“阶级敌人”的职能趋于消失,但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①在经济上,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过计划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也主要通过国家所有来实现。这是现实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的共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可以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但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发展不能只有一个中心;社会主义国家间可以互通有无,可是不能人为地维护基于个别国家利益的“国际分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7/261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