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类沟通的起源

  2020-06-20 00:00:00  

人类沟通的起源 本书特色

     孔朝晖编著的《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中十年(1950—1959)的报道历程为基础研究对象,在《真理报》大量有关中国的文本和中苏从建交到“分裂”之前的历史框架内展开研究,来观察中国作为一个“社会集体想象物”在苏联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地位。重点考察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特殊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形象在被建构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某些特征和规律性,并摸清这些特征与规律所反映出的苏联的文化心理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心理和意识同整个俄罗斯传统文化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

人类沟通的起源 内容简介

     《人类沟通的起源》是一本具有宏观视野的大作,把语言的演化与利他主义、互利共生等文化社会层面相联系,对生物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界而言,都是开创性的新见解。 《人类沟通的起源》先从动物的沟通开始,概述一般生物的声音沟通及灵长类的手势沟通,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以个体演化和群体演化,来探讨语言的发展与成形。作者迈克尔·托马塞洛认为:当某个社群发展了具备请求功能的句法后,随着人类产生了不同的沟通需求,为了因应告知、分享这两种新的沟通功能,就会渐渐再发展出更复杂的句法来。作者不仅研究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也观察儿童的语言学习,并论及家庭手语(home sign)如何像一般的口说语言,经历约定俗成的过程。作者根据实证发现,推论人类今日的语言沟通,始于手势沟通。 本书于2009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艾丽诺麦寇比图书奖(eleanor maccoby book award of the apa)。

人类沟通的起源 目录


总序 译序  迈克尔·托马塞洛《人类沟通的起源》中文版序   寻找语言起始的源头 系列前言 前言与谢词 **章  着眼于基础结构 第二章  灵长类有意的沟通   2.1  声音的呈现   2.2  手势信号   2.2.1  两种手势   2.2.2  注意到对方在关注什么   2.2.3  小结   2.3  与人类沟通   2.3.1  以手指物及其他命令   2.3.2  理解以手指物的功能   2.3.3  小结   2.4  猿类沟通的意图   2.4.1  理解有意的行动   2.4.2  猿类手势如何运作   2.5  结论 第三章  人类的合作沟通   3.1  以手指物及比划示意   3.1.1  以手指物   3.1.2  图像手势(比划示意)   3.1.3  小结   3.2  合作模式   3.2.1  认知技能:制造共同基础   3.2.2  社会动机:协助与分享   3.2.3  彼此对帮助及合作推理的期待   3.2.4  小结   3.3  沟通惯例   3.3.1  语言沟通与共享的意图基础   3.3.2  惯例是共享的沟通机制   3.3.3  小结   3.4  结论 第四章  个体演化发展的起源   4.1  儿童的以手指物   4.1.1  儿童以手指物的情境   4.1.2

人类沟通的起源 作者简介

     迈克尔·托马塞洛(1950—,Michael Tomasello)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担任德国莱比锡马克思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沃尔夫冈克勒灵长类研究中心(Wolfgang Kohler Primate Research Cerlter)主任。心理学出身的托马塞洛,跨足语言学及生物演化等研究领域。主要从发展、比较、文化的角度来探究社会认知、社会学习、人类和类人猿的沟通/语言等议题。并着重研究儿童如何通过习得语言,成为文化团体的一分子。同时还致力于研究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动物黑猩猩,以探究人类语言群体演化发展的起源。

人类沟通的起源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7/260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