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20-06-20 00:00:00  

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内容简介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借鉴哲学、文化学、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有关理论,融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进行历史和现实考察,从理论诉求、实践方式、传媒整合、话语转换等多维视角,深刻反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困境与问题根源。其次,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置于现实社会语境中进行结构的优化,客观分析当前传播媒介的发展和社会舆论环境的现实,深入研究受众的思想心理、知识结构、接受习惯和媒介选择偏好等。在此基础上,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文化载体和运作方式,提出可操作的文化传播原则和方法。再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系统和不同受众的话语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话语转换机制。*后,思考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素质,使其具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文化自觉和实践能力,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提出设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进程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智慧。

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目录


导言
**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学理阐释
 **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概念界定与意义空间
 第二节大众传播思维路径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第三节文化哲学思维路径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回顾
 **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范式演变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逻辑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经验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审视
 **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问题根源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结构优化
 **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结构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结构的要素运行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结构的优化策略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方式选择
 **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方法应用
 第三节思维方式和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建构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机制探寻
 **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话语转换机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长效工作机制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作者简介

  李春会,男,汉族,吉林德惠人,法学博士,现任职于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2年进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近几年先后在《中国高教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科学社会主义》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先后主持和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研究课题5项。

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7/260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