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1942-1945-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

  2020-06-19 00:00:00  

1942-1945-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 内容简介

勒热夫战役的悲壮被同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所掩盖,但其对整个东线具有重要意义,整个勒热夫突出部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间接导致了德第6集团军的覆灭。这场战役苏德两军都损失惨重,苏军阵亡及受伤者超过150万人,而德军亦遭受了重创,此后不得不主动放弃勒热夫突出部。
  《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1942—1945》是二战苏联红军士兵鲍里斯戈尔巴乔夫斯基的回忆录。本书记述了作者的三年战争生涯,被遗忘的勒热夫战役,血腥的白俄罗斯战役,以及*后的东普鲁士战役。从步兵学校的学习,从前线到后方机关,以及他在战时莫斯科的闪电恋爱,戈尔巴乔夫斯基向我们全景式展现了他的经历。他的回忆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喀秋莎火箭炮发射时的嘶吼和斯图卡轰炸机俯冲时的啸叫。
  《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1942—1945》由4部分25章组成:**部分,我*初的军事教育(1942年1—5月),记述了作者参加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到初上战场的场景。第二部分,勒热夫绞肉机(1942年6月—1943年3月),记述了作者参加的残酷的勒热夫战役,包括其执行的侦察任务,突击任务和后勤工作。第三部分,从勒热夫到国境线(1943年3月—1944年7月),记述了勒热夫战斗后期苏军的行动计划,解放斯摩棱斯克,并继续向西方挺进的战斗场景。第四部分,在波兰和东普鲁士(1944年7月—1945年4月),记述了在解放波兰和东普鲁士战役中苏联军队的表现,反思了苏联军队在反攻德国的途中犯下的战争罪行。
  《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1942—1945》不是一本歌颂苏联辉煌战果的作品,它是一部纪录二战苏联士兵真实战争生活的著作,一份千百万苏军战士的遗言。

1942-1945-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1942-1945-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 前言

  前言
  这部出色的回忆录描绘了鲍里斯戈尔巴乔夫斯基(Boris Gorbachevsky),一个普通苏军士兵的战时经历。苏德战争(1941-1945)期间,他作为一个前线步兵先后在苏联红军四个步兵师里度过了将近三个难熬的年头。戈尔巴乔夫斯基和他千百万不幸的同志们不同,他活了下来,并且能够和那些对军事历史感兴趣,特别是对20世纪众多战争中*残酷的战争——苏联所说的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感兴趣的人们来分享他的经历。
  迄今为止出版的绝大多数二战苏联红军士兵回忆录都是这样一些老兵的回忆:他们参加了那些*著名、*激动人心的战役,尤其是那些尽人皆知、被称作是辉煌胜利的战役,诸如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和柏林战役等等。但本书却和上述回忆录形成了鲜明对比。本书并没有回顾苏联红军*伟大的胜利,而是成为了一份数不清的千百万苏军战士名副其实的遗言。他们战死沙场,却往往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多么令人心痛。然而在战时和战后,为了维护红军和许多高级将领们的战斗荣誉,那些出版物审查员却把他们的功勋和业绩一一抹杀。这些“被遗忘的士兵”,这些在无数部分胜利甚至是彻底失败因而被苏联历史学家无视或者隐瞒的“被遗忘的战役”中奋战的士兵,他们是这场战争中真正的胜利者。
   戈尔巴乔夫斯基不是莫斯科战役中扬名的“西伯利亚”师的战士,没有在斯大林格勒的著名的第62、第64集团军中服役,没有在库尔斯克那些大获全胜的集团军和师中战斗,也不曾是向柏林胜利进军的诸多集团军中的一兵。战争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第31集团军战斗,这是苏联红军总被忽略的一个集团军,曾隶属于不很出名的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参与了很多“被遗忘的”或者“部分被遗忘”的会战和战役,但这些会战和战役也无情地摧垮了德国国防军的力量和战斗意志。
   戈尔巴乔夫斯基的战时服役记录全面翔实地记述了他参加过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战役。从1942年5月到1943年1月,他先是作为第30集团军第215步兵师的步兵,然后是第31集团军第220步兵师的少尉连长参加了夺取勒热夫城的惨烈战斗。1943年1月,戈尔巴乔夫斯基极不情愿地接受了他所在团的共青团书记和政治副团长助手的职位。他参加了勒热夫解放后对撤退德军的追击,以及苏联红军1943年8月至9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主要攻势以及1943年10月至1944年2月在奥尔沙接近地的艰苦战斗。尤其是他参与了红军几乎所有特别长的、断断续续的攻势,这些攻势虽说成功却几乎完全被遗忘了。从1944年7月直到战争结束,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战斗中,戈尔巴乔夫斯基分别担任了第31集团军第352和第331步兵师政治部主任的助手,这使得他可以从内部观察苏联红军师一级指挥机关的问题和权限。
   戈尔巴乔夫斯基用裁缝般锐利的双眼记录下了自己参加的战斗以及他所在师和集团军上级指挥员们的性格和指挥风格等细节,在利用*近公开的俄罗斯战时档案材料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后将其准确地描述出来,因而摈弃了其他许多老兵回忆录中屡见不鲜的哗众取宠和空想。而且在谈及苏联红军军人所处的真实状况时,作者表现得极为坦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简而言之,这部回忆录远比居伊萨热(Guy Sajer,中文版译作盖伊萨杰,)的畅销回忆录《被遗忘的士兵》(The Forgotten Soldier)——迄今为止诸多德国东线老兵回忆录中*棒的一部——更准确、更广博,在文笔上也更吸引人。就其自身而言,本书那壮观的长度和丰富的细节也反映出这场战争的旷日持久和错综复杂。而其内容也显示出对细节、准确性的重视以及难得的公正坦率。感谢本书的编译者斯图亚特布雷顿(Stuart Britton)长期艰苦的工作和卓有技巧的努力。本书也是一部一流的文学著作,它让我们想起了传奇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灵魂的俄罗斯文学那恢弘的气势和华采。本回忆录记述的故事特别是谈话仿佛就在眼前耳畔,而且很可贵的是,作者揭露了战时苏联红军及其官兵面临的大量问题和挑战,比如许多苏联红军高级将领之间的勾心斗角,经常存在的从军中开小差的问题,还有苏联军事纪律(包括斯大林那臭名昭著的“不许后退一步”的227命令)的粗暴性,以及对惩戒连和惩戒营的普遍使用等。
  本书与美国堪萨斯大学出版社2008年初出版的伊萨克科贝良斯基(Isaak Kobylyanskiy)的引人注目的回忆录《从斯大林格勒到皮劳》(From Stalingrad to Pillau)一道将宏伟的现代战争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上。
  戴维M格兰斯(David M. Glantz)
  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
  2008年2月15日
  英文版译者的话
  本人对于能够翻译苏联红军老兵鲍里斯戈尔巴乔夫斯基的二战东线回忆录感到三生有幸。作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记录,展示了一个老兵自1942年夏开始的战斗历程。在他参战的时候,斯大林,苏联*高统帅部和各级指挥员仍在学习如何抵挡对手,努力协调部队动作,依旧在发动一次又一次草率而又付出高昂代价的进攻,而在南方被德军突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夏季攻势打得丢盔弃甲。以前有很多二战红军回忆录被译成英文,但绝大部分都是自1943年甚至1944年开始服役的老兵的经历。那个时候红军已经彻底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胜利在望了。因此他们主要是讲述自己如何不断追击敌人,此时德国人虽然仍旧是威胁却已经无法挽回颓势。
  戈尔巴乔夫斯基是在1942年夏的勒热夫(Rzhev)城外开始战斗的。这片土地见证了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为合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收复勒热夫而展开的旷日持久的激战。在1942年8月苏军有一次旨在夺取勒热夫的攻势中,作者作为第30集团军的一员经受了战火洗礼(译者注:红军老兵对**次上战场的说法)。在之前的冬春季节,由于斯大林强令合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解放勒热夫城,苏联红军发起了多次突击,伤亡惨重。在1942年夏,他又逼迫手下的指挥员们再发动一次攻势,拿下勒热夫,该城距离苏军特别近,是个诱人的目标。这次攻势也许是出于斯大林个人的想法,也许是为了让此地防守的德军无法抽出部队增强南方的夏季攻势。
  红军在战争期间多次使用了人海战术。我们已经从德国老兵口中和笔下了解了这是怎样一种情形,但在英语图书中很少有亲身参与其中的苏联老兵的记述。戈尔巴乔夫斯基就是作为一名步枪手在这样一次人海进攻中经历了战火洗礼。作者的记述扣人心弦,令人动容,对战场上军人的描述栩栩如生。
  作者曾负伤但幸运地活了下来。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述了苏联红军平时和作战情况的方方面面。本书介绍作者在军校里学习、被军医照料、担任政治工作的情况,还难得地描述了在他的师里战斗的女狙击手小组的情况。他带领我们参加了寒冷冬夜里的一次“抓舌头”行动,描述了某步兵营遭德军突然反扑而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状。但作者讲述不止于此,他还记录下了列宁格勒围城中的市民如何忍饥挨饿和自己到莫斯科与家人团聚时的情景。戈尔巴乔夫斯基曾担任过排长和连长,亲身处理过士兵开小差的问题,他用了一章来说明这件事。戈尔巴乔夫斯基凭借自己职业作家的慧眼捕捉到了战斗中的戏剧性时刻,也没有漏下战壕生活的枯燥乏味,他用一支生花妙笔记下了自己的全部服役经历,直到1945年抵达捷克的苏台德山区为止。
  戈尔巴乔夫斯基参加的都是一些不为人知的战役。这些战役被美国研究苏联军事史的著名历史学家戴维格兰斯称作“被遗忘的战斗”。它们不仅被苏联战时公报所无视,也被俄国和西方历史学家所忽略。人们更关注苏德战场南线从第聂伯河到伏尔加河之间那些更具决定性和戏剧性的战役。而戈尔巴乔夫斯基的回忆录则让我们可以了解那些不甚出名的战役和战斗,这些战役和战斗同样激烈,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它们应该得到世人的重视。
  为了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戈尔巴乔夫斯基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让人感觉身处篝火边、师部里和战斗中。不过要说明的是,这些对话和事实并不是完全一致,而是作者根据说话人的性格、自己的记忆碎片和当时的情况重现而来。毕竟人的记忆力不怎么牢靠,如书中所说,戈尔巴乔夫斯基早在1942年起就一直打算写这本书,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书中的话虽然经过重新演绎,但可信度仍非常高。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一些普通读者可能不熟悉的人物和历史名词作了简要解释,用括号标明。另外我还多处使用了脚注,并在前面写上“编者注”。这些脚注绝大部分都是指出作者在三年战争生涯中面对的是哪些德军部队,这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德方记录中了解戈尔巴乔夫斯基所面临的形势。
  我要感谢莫斯科的阿尔乔姆德拉布金,他是俄罗斯网站“Я Помню”(我记得)的站长,他的网站上有大量关于红军的情况和老兵回忆材料,并且不断更新。正是他让我得以和戈尔巴乔夫斯基接触并获准将本书译成英文。鲍里斯戈尔巴乔夫斯基的回忆录由莫斯科出版社“Яуза, Эксмо”2006年在俄罗斯**次出版,标题为《勒热夫绞肉机:勇气之时,任务——活下去》。虽然英文版主要依赖这个版本,但本书并非单纯直译。俄文版的编者曾经删除了一些材料,因为这些已经广为俄罗斯读者所熟知,在英文版中都被作者重新加入;另外鉴于部分西方读者可能对红军不甚了解,作者和编者加入了一些颇有教益的细节。此外,戈尔巴乔夫斯基为此书新写了两章内容,讲述了从战争结束到战后初期执行占领任务的情况。
  关于翻译,要说明一点:这本回忆录太难翻译了!作者重现了大量红军官兵的对话。自然他们口中就会有大量20世纪40年代的方言土语,其中一些在现代俄语中已经不使用了。一些表述很难完美地译成英文。戈尔巴乔夫斯基还在书中穿插了很多歌词、诗歌和少量乌克兰语和波兰语。如果没有伊萨克科贝良斯基的帮助,我是万万翻译不了这些东西的。伊萨克科贝良斯基是一名苏联红军老兵,现居住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曾出版过自己的回忆录《从斯大林格勒到皮劳:一名红军炮兵军官的伟大卫国战争回忆》(劳伦斯:堪萨斯大学出版社,2008年)。科贝良斯基先生不仅能讲流利的乌克兰语和波兰语,而且也是一名熟悉当时士兵口语和流行语的老兵。我还得感谢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的斯维特兰娜尼热夫斯卡娅(Svetlana Nizhevskaia),她曾在我翻译尼古拉利特温(Nikolai Lit-vin)的回忆录《东线800天:一名俄罗斯军人的二战回忆》(800 Days on the Eastern Front: A Russian Soldier Remembers World War Ⅱ,劳伦斯:堪萨斯大学出版社,2007年)时助益良多。在科贝良斯基先生没空时,尼热夫斯卡娅女士就会向我伸出援手。我向两位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当然,一切翻译错误都由本人负责。
  斯图尔特布里顿(Stuart Britton)
  作者序
  我们的伟大卫国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了,为什么我才开始写自己的回忆录呢?法国作家和飞行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曾经写道:“对于曾在战争中厮杀过的人来说,战争永远不会结束。”说得太对了!但这并不是促使我在晚年来从事这项重要的社会和文学工作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重要的原因呢?那就是我非常渴望给历史留下一份关于过去时代的鲜活记忆,是为了讲述我的那些为祖国母亲献出生命的战友。这才是我过了这么多年才提起笔来著书的主要动机。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反思三个时常困扰自己的事实。我一直努力想搞清楚。
  **个事实:不管说出来是多么难受,我们必须得承认,20世纪*重要的事件——对法西斯主义的伟大胜利——已经日益淡出公众的视线。我必须提醒你们:这次胜利拯救了陷入被奴役和被肉体毁灭危险的全世界各族人民。我也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引导舆论对这一事件重视起来,要知道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也是同样觉得无关痛痒,白白错失了阻止狂人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将世界推向深渊的*佳机会。
  第二个事实:我这一代人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无数人在战争中如同草芥般死去。战争中每100个冲向沙场的苏联军人中只有3个可以生还。我一次又一次地扪心自问:“为什么胜利的代价是这样骇人听闻?”然而对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说清。当读者想到这场战争的时候,他应该明白这是一场遗患无穷的彻底灾难。我们并没有立刻意识到这点。但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活下来,对我们的国家会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也许新的领导人会涌现出来,带领我们的国家走上一条新的、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三个事实:在经历了两年的战争后,一支崭新的苏联红军已经在1941年的灰烬上浴火重生。同时,红军的军事首长们跨过倒下将士们的尸山血海,在接受了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后终于成长起来。在他们的领导下,新的军队变得无比强大,*终打垮了人类历史上*强大、*凶险的敌人。
  笔者希望读者能通过此书来审视这些特别的事件。
  我们这些卫国战争老兵常常被称作是“渐渐消失的一代人”。唉,人皆不免一死。再过5年或者10年,我们这些人就不会剩下多少了。确实,新闻上总是告诉我们一些特例。比如在法国,在笔者写书时仍有2名**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活着,而在英国也有这样一位走运的老伙计。
  写完此书后,我重读了雷马克(Remarque)的经典之作《西线无战事》,此书被称为是“消失的一代人的书”。和雷马克笔下那些英雄们不同,我们这些二战老兵不仅活了下来,而且雄赳赳气昂昂地凯旋而归!而且我们终己一生都在心底保留了个体的尊严,没有让极权主义力量得偿所愿。
  我不想向读者传播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幸存的前线老兵要么是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要么是上帝的忠实信徒,要么是嗜酒如命的醉鬼,或是歇斯底里的精神病。当然这种人是存在的。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特别是多达250万残废军人来说,战后的生活是很艰辛的。我无意对我们经历的艰辛缄默不语或一笔带过。但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参战人员回家后都开始学习、完成学业,或是习得一技之长,或是拿到毕业证书,他们都成功地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的书描述的都是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人物。确实,我不能说自己所写的都与过去发生的纤毫不差,因为我不可能记住发生过的一切。我不得不尽*大可能来还原某些事件和对话片段。我把有些人的姓名改了,但这些人物是真实存在的。我也尽力在评论的时候表现得客观公正,但还是会时不时流露出主观倾向性,特别是在评论某些人物的性格时。
  我把这些时间,按照先后排序。我觉得这样会让读者可以想象出和理解一个在战争的困境下常常要直面生死的人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1942-1945-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 目录

前言
编译者的话
作者序
致谢
**部分 我*初的军事教育:1942年1—5月
 第1章 学员和指挥员:1942年1—3月
 第2章 毕业:1942年4—5月
 第3章 奔赴前线之路:1942年5月
第二部分 勒热夫绞肉机:1942年6月—1943年3月
 第4章 露营:1942年6月
 第5章 寻找真相及其缘由:1942年6—7月
 第6章 在步兵连:1942年7—8月
 第7章 **战:1942年8月24日
 第8章 第359卫生营:1942年8—9月
 第9章 多雨的秋季:1942年10—11月
 第10章 变节者:1942年11—12月
 第11章 新的任命:1942年12月30—31日
 第12章 我成了团里的共青团书记:1943年1月
 第13章 “狩猎”行动:1943年2月
第三部分 从勒热夫到国境线:1943年3月—1944年7月
 第14章 紧随敌后:1943年3月
 第15章 莫斯科:1943年4月
 第16章 解放斯摩棱斯克:1943年4—9月
 第17章 奥尔沙之战:1943年10月—1944年5月
 第18章 向西方——前进:1944年6—7月
第四部分 在波兰和东普鲁士:1944年7月—1945年4月
 第19章 “不能碰的人”:1944年7—12月
 第20章 在波兰:1945年1月
 第21章 在东普鲁士:1945年1—2月
 第22章 到波罗的海岸:1945年3—4月
 第23章 胜利前的*后几步:1945年4月
 第24章 战争的*后几天:1945年5月
 第25章 被征服的德国:1945年5—8月
 跋:反思勒热夫之战
 注释

1942-1945-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 作者简介

戈尔巴乔夫斯基 ,俄罗斯人,18岁进入苏联秋明战斗步兵学校学习,1942年秋尚未毕业,即随军校学员集体奉命进入第30集团军,投入勒热夫战役。他先后在苏联红军第30集团军第215步兵师、第31集团军第220步兵师、第352、第331步兵师服役。历任普通士兵、排长、连长、团部和师部负责共青团工作的干事。战争结束后戈尔巴乔夫斯基退役,先后做过教师、记者和作家

1942-1945-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60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