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与文化软实力系统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对综合国力、文化力、“软权力”(“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考察,对中西理论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当前学界在相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就该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建立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式。本书系首部系统探讨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包括“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的专著,填补了学术界的理论空白,对综合国力、文化力、“软权力”(“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新作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综合国力与文化软实力系统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一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二 问题的复杂性
三 从基本概念的中国化到理论体系的中国化
四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五 中国学界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六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系统论与新的研究方法
七 研究宗旨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 综合国力:概念考辨与理论溯源
一 中文综合国力概念与国外相关概念在表达上的差异
二 中文综合国力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 综合国力概念与理论的西方学术源头
四 怎样理解中国“综合国力”概念和理论体系与西方相关概念和理论体系的不同
五 汉字“综合国力”的组合可能*早出现在日语中
第三章 中西“国力学”基本概念的差异与变异:“权力”还是“实力”
一 因翻译而导致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的变异
二 “权力”与“实力”:哪个更符合“power”的英文原意?
三 “实力”概念仍缺乏严格界定
四 英文“综合国力”概念是中国学者的翻译
五 西方将“综合国力”视为中国独创的意识形态概念
六 西方“国力”概念的本质是政治权力
第四章 从文化力到文化软实力: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一 “文化力”概念的提出
二 汉字“文化力”概念*早可能出自日文
三 谁是日文汉字“文化力”一词的输入者?
四 受“软权力”概念启发:谁是“文化力研究**人”?
五 “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理论为中国所独有
六 文化力概念会被文化软实力等概念取代吗?
第五章 中国综合国力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一 中国综合国力理论体系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二 黄硕风的综合国力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
三 综合国力理论的发展及测评理论
四 一些学者对综合国力研究现状的反思与批评
五 综合国力测评公式及相关理论
六 关于中国综合国力及世界大国综合国力排行的研究
第六章 中国文化力与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体系和基本主张
一 中国学者的争论:“软权力”(软实力)等于“文化力”吗?
二 如何理解文化力?
三 文化力理论的基本主张与理论体系
四 文化力与文化软实力概念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
五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理论体系分析
六 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仍需大力加强
第七章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研究方法与体系的突破
一 如何实现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突破
二 国力或权力的定性及中西研究方法的根本不同
三 国力、权力或实力量化、测评的复杂性与困难
四 西方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的局限
五 如何认识中国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六 如何认识中国综合国力、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其原因
七 “实力说”应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础之上
八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理论应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八章 新的分析框架:综合国力与文化软实力系统论
一 国内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与缺陷
二 什么才是真正的综合方法?
三 怎样理解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的关系?
四 综合国力分析框架与测评公式的新思路
五 “大文化”概念及其系统
六 教育是培育和实现文化力的关键
七 “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测评公式
第九章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 综合国力、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关系
二 综合国力和文化力、文化软实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致性及突破
三 文化力与文化软实力理论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突破
四 “人”是历史的主体和生产力系统的*佳体现者
五 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是**生产力
主要参考文献
综合国力与文化软实力系统研究 作者简介
贾海涛,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现工作于暨南大学,教授,国际关系与历史学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所长。曾以住校博学学者(Erudite Residence Scholar)的身份在印度圣雄甘地大学讲授中国政治与中国外交,还曾在印度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访问,组织和参与组织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或学术会议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规划项目4项。出版3部专著,主编论文集7部。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另外还曾发表散文、杂文、评论、专论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