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研究

  2020-06-19 00:00:00  

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研究 本书特色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把恢复农业生产和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三农政策的基本目标,特别是全面土地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1950-1957年粮食总产年均增长5.82%,1957年粮食单产比1952年提高了10.42%。此后的20余年里,由于受到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粮食单产与总产长期低水平徘徊。当时尽管提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但受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人口快速增长双重因素作用,导致粮食供给短缺持续成为政府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城乡人民温饱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这一时期,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新品种选育、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取得显著成效,为其后粮食连续实现增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研究 目录

**章 粮食安全形势与趋势
**节 粮食安全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与趋势
第三节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趋势

第二章 小中国粮食安全状况
**节 粮食生产
第二节 粮食消费
第三节 粮食市场与贸易

第三章 中国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经验与问题
**节 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章 粮食安全形势与趋势
**节 粮食安全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与趋势
第三节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趋势

第二章 小中国粮食安全状况
**节 粮食生产
第二节 粮食消费
第三节 粮食市场与贸易

第三章 中国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经验与问题
**节 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第四章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节 资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挑战
第三节 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压力
第四节 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第五节 粮食市场开放与有效保护的问题
第六节 科技自主创新支撑能力的制约
第七节 非传统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粮食供给与需求预测
**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粮食总供需展望
第三节 粮食分品种预测

第六章 小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与发展战略
**节 主要依据
第二节 粮食安全的目标选择
第三节 粮食安全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科技战略
**节 技术路线
第二节 主要技术目标
第三节 主要研究领域及任务
第四节 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第八章 中国地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战略
**节 耕地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与评价
第二节 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
第三节 建设10亿亩高产稳产田
第四节 合理开发利用后备耕地资源
第五节 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

第九章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与结构优化战略
**节 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与结构优化思路和构想
第二节 东北地区构建国家商品粮产业化生产与贸易基地
第三节 华北地区构建国家商品粮产业基地及
粮食商务信息中心
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构建区域口粮生产基地及全国性粮食物流保障中心
第五节 华南地区保持口粮生产能力构建国际化粮食贸易中心
第六节 中部地区构建国家级商品粮产业化生产与贸易基地
第七节 西南地区构建区域性商品粮基地与粮食物流保障体系
第八节 西北地区构建远期国家商品粮基地及粮食物流贸易中心

第十章 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政策措施
**节 构建确保粮食安全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节 完善流通体制保障粮食流通安全
第四节 健全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第五节 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的全球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研究 作者简介

翟虎渠,1950年生,江苏涟水人,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1977年江苏农学院获农学学士,1981年南京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1987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遗传学博士。1995年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2001年至今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水稻研究所理事、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印度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等职务。曾被授予国务院“优秀回国人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和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先后主持科技重大专项、“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提出并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和组织实施,组织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并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带领课题组选育并审定稻麦新品种6个,发现和精细定位水稻重要新基因22个,获新品种权12个,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204篇,其中管理类论文26篇,SCI论文51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培养21名博士,18名硕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研究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60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