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增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2020-06-19 00:00:00  

增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本书特色

我国正处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处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处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从容走过这些关键阶段,顺利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全体党员干部需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实践。这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指导工作实际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增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内容简介

本书深刻阐述了“四个意识”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践行路径及其相互关系。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保证,看齐意识是基础。增强“四个意识”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形成长效机制,养成常态作为,始终拧紧总开关,不让思想滑坡,不让意识跑偏,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三严三实”作风,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增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目录

绪 论 001


一、“四个意识”的提出 002

二、“四个意识”的科学内涵 003

三、增强“四个意识”的基本要求 006



**章 增强政治意识


一、坚持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纪律,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

正确政治方向 002

(二)人民利益至上是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的正确政治立场 017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 023

(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纪律 027


二、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037

(二)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039

(三)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042


三、坚守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

(一)增强党的组织观念是坚守对党忠诚老实、

言行一致的基础 052

(二)严格党的组织制度是坚守对党忠诚老实、

言行一致的保证 054

(三)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是坚守对党忠诚老实、

言行一致的体现 057



第二章 增强大局意识


一、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大局观

(一)树立高瞻远瞩、顾全大局的正确大局观 061

(二)高瞻远瞩、顾全大局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事业的

重要法宝 065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大局观的

重要论述 069


二、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

(一)大局意识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072

(二)增强大局意识是当前形势任务的客观需要 075

(三)加强大局意识的培养和练就 078


三、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自觉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 088

(二)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 091

(三)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 095

(四)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 101



第三章 增强核心意识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11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根本所在 114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

选择与支持的结果 117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 12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 129

(三)确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

党的领导 131


三、增强核心意识关键是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一)增强核心意识必须增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是领导核心的意识 140

(二)增强核心意识必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为核心凝聚起全党的智慧和力量 142

(三)增强核心意识必须坚决克服削弱领导核心的

各种违纪行为 144



第四章 增强看齐意识


一、增强看齐意识是全党的政治责任和基本义务

(一)增强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148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

增强看齐意识的要求 153

(三)充分认识增强看齐意识的重大意义 155

二、增强看齐意识要把忠诚和觉悟、纪律和制度挺在前面

(一)对党忠诚是增强看齐意识的基础 157

(二)党性修养是增强看齐意识的根本 160

(三)严明纪律是增强看齐意识的保证 165

(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增强看齐意识的关键 166


三、增强看齐意识必须明确看齐基准

(一)自觉向党中央看齐 171

(二)自觉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看齐 176

(三)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看齐 185


增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节选

第三章 增强核心意识 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开幕词中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就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谓领导核心,其基本含义就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把全党的力量以党中央为核心凝聚起来。只有增强核心意识,才能使全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党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党的历史任务。党的这一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党的领导作用决定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实践中作出的正确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决定着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论述,从阶级性、先进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等方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个方面来说的。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党必须由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自觉地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之上的,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党为什么要自觉地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呢?这是由工人阶级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所决定的。首先,工人阶级是与社会大生产密切联系的*先进*有前途的阶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分析的那样,现代工人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起来。其次,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从而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剥削和压迫的阶级。除了坚决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消除阶级差别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出路。工人阶级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它的大公无私的彻底革命品质。*后,工人阶级又是*有组织性、纪律性,富有团结精神的阶级。在现代大机器生产中,他们养成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以及集体主义和团结互助精神。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这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加强,使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上*有组织和力量的阶级。除此之外,中国工人阶级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产生的,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因而具有*彻底、*坚决的革命精神;中国工人阶级分布比较集中,大多是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里,这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团结战斗,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多数来自农民,它与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易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使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革命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中*有远见,*大公无私,*富有彻底革命精神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部分,而是工人阶级*先进的部分,是工人阶级中先进的有思想觉悟的阶层,集中代表和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因而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党的人民性和民族性来表明党的先进性,是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同中华民族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建立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政党,所以,我们党才能与其他共产党相区别,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既然如此,中国共产党就与全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中国共产党要站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列,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引导中华民族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辉煌。特别在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的条件下,党担负着领导全国人民建设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向。党只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基础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就是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度越高,党的执政合法性就越强,执政地位就越巩固。因此,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党的一厢情愿,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除了要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外,还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是代表某一部分群众的利益,而是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也不是在某一特定阶段上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而是在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根本所在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执政和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正确地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依靠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同时,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密切结合起来,防止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全面地发展和进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但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我国已经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动摇了经济建设中心,其他方面的建设就会因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无从谈起。但是,也绝不能以经济建设取代其他方面的建设,因为我们所要的小康社会是全面的小康社会,我们所要的现代化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从曾经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这里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在思想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在实践领域中的不断拓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它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环境。这只有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8700多万党员,有90多年丰富的革命、执政和建设经验的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力量。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全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核心,维护全民族的团结和统一,防止分裂主义和危害祖国统一的现象的发生。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正确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全国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同时,全党全国人民要自觉地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允许有任何削弱和危害党的领导的倾向出现,尤其是在当代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内的团结和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更需要我们加强党的领导,同一切破坏安定团结的现象作斗争。苏联东欧剧变告诉我们,任何对党的领导地位的削弱、动摇甚至否定,都将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民族分裂甚至国家解体的严重后果。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与支持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必须由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来领导。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得到的共同认识,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更进一步证明,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是偶然的,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之中。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的革命斗争,结果都失败了。但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所做的三件大事上。 **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结束了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独立了,中国高度统一了。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使国家走上了独立、自立和民族振兴的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就是对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构想。并且从1954年**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始,明确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从历史和现实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这句话就是对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其具体体现为: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实施的分“三步走”战略。**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一步也已经提前实现。第三步,从21世纪初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历史经验充分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梦。必须明确,虽然从今天起到2020年即建党一百年时,还只剩下四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把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仍然任务艰巨,到本世纪中叶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任务的艰巨性更是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全国人民坚持以党为核心,全党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领导核心,真正做到听从中央指挥,服从中央领导,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就一定能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优势 早在1979年,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时,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并且强调在四项基本原则中,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其中党的领导是关键。从今天看,我们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同样是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在大化义党出发,益群体,间政党持系统思考、、开放性和时序性特征。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据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包含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高实现形式。2014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优势和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都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成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就开始考虑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如何才能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如1940年,毛泽东就说道:“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而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当中,党的领导是关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党的领导,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的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014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就充分表明,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不论他们之间的政治主张有什么不同,也不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有什么不同,但都把中国共产党视为领导核心,与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求同存异,都做到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诚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政协将继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建言献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人民政协60多年的丰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们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确立了重要原则。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如下四条原则,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必须发展人民民主。在这四条原则当中,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在**条,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排序问题,而是更加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共有56个民族,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那么,是谁、是什么力量使五十六个民族聚成了一家,使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了一句爱我中华呢?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习惯、风俗,有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繁荣发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统一。 今天,从整体来看,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显著进步,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各类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党同少数民族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民族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安定的现象,尤其是受国外敌对势力的影响,一些民族分裂分子时常用残忍的手段制造暴力恐怖事件,一些民族地区还比较落后,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还比较困难,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等等。这些问题更加说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大中国前提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我们完全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将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良好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中国共产党不仅过去做到了而且今后也一定能够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增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9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