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思想文化史命题的透视 内容简介
本书正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外来文化“中国化”的文化现象相联系。从思想文化史的层面,以“中国化”这一文化现象切入,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历史时空中剖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起源语境与其合理性;在革命视野、政治层面以及苏联和共产国际民族化理论之外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的起源。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这一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切入,不仅探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思想文化史命题的起源,同时更意在展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内涵。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思想文化史命题的透视 目录
内容摘要
导 论
**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一、立论基点:作为思想文化史命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专业契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背景研究的一种探求三、现实观照:当下语境的历史回思
第二节 “中国化”思潮的含义、段限与性质一、何为“中国化”二、思潮、思路及研究段限与范围三、“中国化”思潮与文化保守主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现状二、“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三、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论证逻辑与写作思路一、论证逻辑二、写作思路
第五节 选题立意与问题不足一、选题立意二、问题与不足
**章 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历史镜像
**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前的外来文化“中国化”一、“以夏变夷”:高势位文明下的外来文化“中国化”二、“工具理性”:民族文化危机下的外来文化“中国化”三、“古今中西之辩”:外来文化“中国化”的认知困境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二、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
第二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化”思路的流行
**节 “一战”后的中国思想界大变动一、“西方”的分裂与“何以世界化”二、“一战之殇”与东方文化复兴思潮的兴起三、“五四”东西文化论战与东西文化调和互补
第二节 “中国化”思路的认知历程一、“中国化”概念的流行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系列论战与学术研究的“中国立场”三、中国文化发展路向大讨论与“中国本位”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化”初步认知一、“以俄为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教条主义文化认知三、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认知
第四节 “中国化”思路的特点一、由“中国特殊性”而“中国化”的思维范式二、多元竞流、互动发展三、倾力于宣传思辨,忽视了普及大众四、重于理论学术,轻于应用实践
第三章 抗战时期“中国化”思潮的高扬
**节 国难之际的思想界一、“精神的国防”:救亡的思想文化进路二、“民族性”:意识形态建构的共同诉求三、“中国化”:中西文化之争的暂时终结
第二节 新启蒙运动:“中国化”思潮的重要发端一、“救亡”唤起“新启蒙”二、“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三、“中国化”口号的明确提出
第三节 “学术中国化”热潮:“中国化”思潮的有力先导一、“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与哲学中国化二、“研究中国历史的历史学”与历史学中国化三、文学艺术大众化与文艺中国化
第四节 “三民主义儒学化”:国民党的“中国化”路向选择一、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发展路向界说二、“三民主义儒学化”与国民党的政治合法性构建三、“三民主义儒学化”与文化复古主义
第五节 “中国化”思潮的历史审视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二、“政治化”与“具体化”:由学界而政界三、“大众化”:由精英走向大众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影响
**节 “民族化”理论与共产国际七大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溯源二、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具体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时间的争论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前的党内形势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初步阐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后的党内认知一、主流话语与广泛认同二、争论探讨与深化发展三、全党共识与中国共产党现代意识形态的确立
第四节 意识形态斗争与“中国化”的话语争夺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争论二、“中国化”合法性与“三民主义”承继之争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化”思潮的引领与发展
**节 “中国化”的*优解与引领者一、对外来文化“中国化”的承继与发展二、对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击与胜利三、对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破与超越
第二节 “中化”与“西化”之争的超越一、提出中西文化认知的基本原则二、确立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第三节 “中国化”内涵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一、“改造”:“中国化”之实质二、“中国特点”:“中国化”之立足点三、“大众化”:“中国化”之落脚点四、“具体化”:“中国化”之目标
第四节 “中马非马”说辨析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异端”辨析二、“马克思主义儒学(家)化”辨析三、深化与发展而非“失真”与“背离”
结束语 历史回思与现实观照一、不变的论题:“古今”与“中西”二、永恒的基点:“中国特性”与“时代特色”三、理论自觉与实践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后 记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思想文化史命题的透视 作者简介
解庆宾,1985年生,男,河北石家庄人,法学博士,讲师,现工作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社科部,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南开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沦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