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共的心理战合作 本书特色
本书系“外国观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战:美军观察组延安机密档案”系列丛书之分卷。美国人所谓的“心理战”,在中共的概念中就是对日军的“战俘工作”和“敌工工作”。当时,中共在延安设立了一所日军战俘中心。该中心被命名为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是第18集团军开设的大规模日军战俘和宣传机构的核心组织,由日共领导人、资深国际政治活动家野坂参三(冈野进)负责。本书所辑录的71篇“延安报告”主要由被派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成员有吉幸治(Koji Ariyoshi)、埃默森(John K. Emmerson)和阿道夫·苏赫斯多夫(Adolph Suehsdorf)于1944年9月至 1945年5月期间撰写。这些报告是美国官方与中共及日本工农学校在心理战上进行广泛合作的见证,它表明美国曾得到中共明确的帮助,并在与日本作战时采用了中共的某些做法。
美国与中共的心理战合作 内容简介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景展示靠前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我社将推出与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合作,由抗日名将吕正操将军的幼女、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吕彤邻领衔的“美军观察组延安机密档案”系列丛书。
本书系该系列丛书之一种,是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在延安很直接的报告,从中可看出美国对的复杂心态,一方面既承认抗日事实及高于国民党的组织力与战斗力,另一方面又缺少抛弃国民党,把共产党作为在华新盟友的魄力。
美国与中共的心理战合作 目录
目 录
1 延安报告1:延安之行—概要(1944 年9 月25 日) 001
2 延安报告2:八路军对日心理战的发展(1944 年9 月25 日) 003
3 延安报告3:论敌军工作的目的与方针(摘自1939 年9 月25 日《八路军
军政杂志》第9 期)(1944 年9 月25 日) 013
4 延安报告4: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准备的传单样本(未标日期) 017
5 延安报告5:如何写出好传单(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宣传委员会基于心理战
工作和培训新工作人员之经验而起草的指南)(1944 年9 月25 日) 019
6 延安报告6:在日本被禁的流行歌曲(未标日期) 022
7 延安报告7:关于在日心理战目标的分析大纲(未标日期) 027
8 延安报告8:日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创始人和主要领
导人冈野进(野坂参三)简历记录(1944 年9 月25 日) 034
9 延安报告9:关于日本共产党的要点记录(1944 年9 月25 日) 038
10 延安报告10:日本共产党的纲领(1944 年9 月8 日) 040
11 延安报告11:八路军对战俘的处置(未标日期) 046
12 有吉幸治给美国陆军中印缅战区前锋梯队司令的报告:有关心理战的报告
(1944 年11 月7 日) 054
附1 :宣传的机制(延安报告12) 054
附2 :反自杀的宣传(对日本人自杀心理学的研究)(延安报告13) 061
附3 :冈野进对美国传单的大致批评(延安报告17) 063
附4 :八路军的宣传内容(延安报告14) 067
13 延安报告15:日军对盟军心理战的恐惧(1944 年11 月7 日) 072
14 延安报告16:对1944 年8 月东京《朝日新闻》的综述(1944 年11 月7 日) 076
15 延安报告18:“中国事变”六周年告日本人民书(冈野进)(未标日期) 079
附1 :人民读本(冈野进)(延安报告18A) 096
16 延安报告19:联合国对日本天皇的政策(1944 年12 月4 日) 110
17 延安报告20:来自日本战俘的信(1944 年12 月5 日) 112
18 延安报告21:八路军对日本战俘的政策(1944 年11 月10 日) 117
19 延安报告22:关于日本战俘总体态度的调查(1944 年11 月25 日) 123
20 延安报告23:日本军国主义者关于美国罪行的虚假宣传(1944 年11 月
29 日) 126
21 延安报告24:在工农学校进行的战俘圆桌讨论(1944 年11 月24 日) 132
22 延安报告25:对日宣传主旨(1944 年11 月21 日) 143
23 延安报告26:日本战俘的心态(1944 年11 月21 日) 145
24 延安报告27:八路军挺进地区的日本心理战工作者的经验(1944 年11 月
21 日) 149
25 延安报告28:八路军在冀南地区的心理战(1944 年11 月22 日) 158
26 延安报告29:给新近俘获的日本战俘的小册子(未标日期) 166
27 延安报告30:(日方)为对抗盟军心理战而给日本民众做思想准备
(1944 年12 月27 日) 173
28 延安报告31:日本的宣传话语:“盟军试图消灭日本”(1944 年12 月
27 日) 178
29 延安报告32:朝鲜的生活状况(1944 年12 月27 日) 183
30 延安报告33:对满洲和华北朝鲜人心理战的背景(1944 年12 月28 日) 186
31 延安报告34:日本士兵代表大会—走向有效宣传的一步(1944 年12 月
28 日) 191
32 延安报告35:关于盟军在日登陆的圆桌会议记录(1944 年12 月12 日) 197
附:对延安报告35 的分析(延安报告35A) 213
33 延安报告36: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纲领草案(未标日期) 215
34 延安报告37:《日本士兵要求书(全文)》(1942 年8 月) 219
35 延安报告38:1945 年上半年宣传委员会工作计划(1945 年1 月) 242
36 延安报告39:关于平定日本的一些建议(1945 年1 月31 日) 251
37 延安报告40:对日本劳动者的宣传以及他们与联合国部队有可能展开的合
作(1945 年1 月31 日) 255
38 延安报告41:对埃默森先生与有吉幸治中士在延安所作演讲的反应
(1944 年12 月) 262
39 延安报告42:波维反日传单概述(1945 年1 月24 日) 276
40 延安报告43:冈野进(野坂参三)的简历(1945 年1 月22 日) 286
41 延安报告44: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次大会决议汇编
(未标日期) 302
42 延安报告45:日本工农学校研究(未标日期) 343
43 延安报告46:1941 年八路军政治部敌工部的《对战俘的处理》(《对敌工
作手册》第五版)(未标日期) 392
44 延安报告47:延安方面对战时新闻部(OWI)传单的批评及投降通行证的
翻译(1945 年3 月6 日) 409
45 延安报告48:八路军部队及平民对战俘的教育(1945 年3 月7 日) 417
46 延安报告49:对抗在日本宣传中的“敌对情绪”(1945 年3 月7 日) 420
47 延安报告50:日本工农学校对*近的战俘的再教育—关于“A”组的记录
和学习情况的总报告(1945 年1 月30 日) 426
48 延安报告51: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宣传委员会1945 年1 月23 日圆桌讨论记录
摘要(未标日期) 432
49 延安报告52:关于民主日本和联合国胜利的讨论会(1944 年12 月26 日) 435
50 延安报告53: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宣传委员会对夏威夷所发行之传单的批评,
1945 年1 月30 日(未标日期) 450
51 延安报告54:关于战俘思想的秘密调查(1945 年1 月13 日) 456
52 延安报告55:延安对战俘的处理(1944 年11 月29 日) 466
53 延安报告56:延安方面对夏威夷传单的批评(1945 年4 月3 日) 470
54 延安报告57:关于美军发行之昆明传单的分析(1945 年3 月) 482
55 延安报告58:来自朝鲜独立联盟的当前情报(1945 年3 月22 日) 485
56 延安报告59:对八路军所擒日本战俘的统计(1945 年3 月27 日) 489
57 延安报告60:八路军的抗敌工作(1945 年3 月21 日) 493
58 延安报告61:八路军对伪军的宣传(1945 年3 月30 日) 505
59 延安报告62:为针对与八路军对峙日军之宣传海报而作的六张画
(未标日期) 513
60 延安报告63:无标题:有吉幸治、苏赫斯多夫(1945 年2 月) 521
**部分:从1937 到1943 年华北日军的士气日益低落 522
第二部分:关于1943-1944 年华北日军情况的报告 534
附录1:讨伐 543
附录2:关于日军的讨论会 548
附录3:华北特别警备队 554
61 延安报告64:对在缅美军发布之传单的分析(1945 年3 月) 560
62 延安报告65:对旧金山和夏威夷对日广播之批评(附对日本人的收音机
的调查)(1945 年3 月24 日) 568
附:对日本收音机设备的调查 575
63 延安报告66:冈野进对铃木内阁以及日本未来方向的分析(1945 年4 月
12 日) 576
64 延安报告67:日语反战歌曲(来自延安日本人民解放联盟)(1945 年
3 月12 日) 581
65 延安报告68:延安及前线制作的传单和两个附件(1944 年12 月3 日) 589
66 延安报告69: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宣传部对西南太平洋地区传单的批评
(1945 年3 月) 595
67 延安报告70:我们对在华日本侨民政策的草案(未标日期) 607
68 延安报告71:建设一个民主的日本—日共代表冈野进在1945 年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报告(1945 年5 月) 612
中外译名对照表 643__
美国与中共的心理战合作 作者简介
主编吕彤邻系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之女、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习教授,多年从事中美关系及中共抗战史研究,成果显著,颇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