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2020-06-19 00:00:00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2001年4月出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 东北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学者郭淑云、王宏刚主编

★ 中国萨满教学界对北方民族萨满教文化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挖掘、抢救出一批濒于失散的萨满教文化遗存

★ 中国萨满教活态文化是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于读者认识这些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推动国际萨满教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内容简介

  中国萨满教活态文化是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北等萨满教流布区,已成为世界上可以实地考察与研究濒于失传的萨满教文化难得的田野考察基地,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浓厚兴趣。

  中国学者对萨满教的调查始于本世纪30年代初,当时仅限于对个别民族做些专题或零星调查。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随着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开展,东北、西北地区诸民族萨满教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奠定了中国萨满教研究的基础。然而,萨满教研究当时尚未引起中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亦未形成专业性的研究队伍。中国萨满教研究出现勃勃生机的局面,是近二十余年来的事情,且具有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是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深化的结果。

  80年代初,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对北方民族萨满教文化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挖掘、抢救出一批濒于失散的萨满教文化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显赫。本画册正是近二十年来中国萨满教学界田野调查与研究的荟萃。

  本画册着力于反映中国萨满教活态文化,侧重于北方诸族萨满神事活动。鉴于萨满教祭礼蕴含着诸多文化内涵,各种崇拜观念交织融会,我们以各种祭礼所反映的主要崇拜观念为依据,对祭礼做了大致的划分。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坚持图片的真实性、系统性、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图文并茂,使中国首次出版的萨满教画册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萨满教的现存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人类文化人类学、原始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神话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提供**手实证资料,以飨图内外同仁及读者。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目录


前言
一、摆脱蒙昧的文化足迹——萨满教祭礼
(一)以集体的力量抗衡大自然——萨满教自然崇拜祭礼
1 山林中的萨满教祭礼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萨满教祭礼
大兴安岭鄂伦春人的萨满教祭礼
2 草原上的萨满教祭礼
祭敖包
蒙古博“行博”仪式
达斡尔族女雅德根苹果跳神仪式
3 奥米那楞和斡米南祭典
鄂温克族奥米南祭典
达斡尔族斡米南祭典
4 祭天
(二)神化的动物世界与文化英雄崇拜——萨满教野神祭天大神祭
1 满族尼玛查氏(杨氏)野神祭礼
2 满族石克特立氏(石氏)“放大神”祭礼
(三)呼唤祖先守护神——满族家祭与锡伯族秋祭
1 满族家祭
2 锡伯族秋祭
3 清宫堂子祭遗址
(四)文化综合型的萨满教祭礼——汉军旗香和朝鲜族巫堂祭礼
1 汉军张氏旗香祭礼
2 朝鲜族巫堂祭礼
二、人神中介:萨满
(一)萨满神谕
(二)萨满神器、神服与神偶
1 萨满神器
2 萨满神服
3 萨满神偶
(三)萨满占卜
(四)萨满治病
1 萨满跳神治病
2 萨满疗术
三、萨满教与北方民俗
(一)祖先崇拜与续谱、敬老习俗
(二)灵魂观与丧葬习俗
(三)祈福习俗
(四)民间文艺
附录1 民族简介
附录2 图片作者索引
后记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节选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作者简介

  郭淑云(1958-),女,汉族,吉林永吉人,教授、哲学博士。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85-2004年为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2004-2009年任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所所长。现为大连民族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文化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研究》等研究课题6项。主要著作《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合著)、《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论》(合著)、《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追寻萨满的足迹--松花江中上游满族萨满田野考察札记》、《〈乌布西奔妈妈〉研究》[1] 等著作,主编《萨满文化研究》(学刊)及《萨满文化调查研究丛书》多部;在《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社会科学战线》、《萨满》(英文,国际萨满研究学会会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作品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和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


  王宏刚,男,上海市人,1949年5月出生。1969年下乡到吉林省珲春县当知青,1972年毕业于延边大学中文系。1980-2000年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专攻东北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0年4月至今任上海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员、阿尔泰民族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自1981年以来,在中国东北、新疆,俄罗斯远东地区、韩国、日本等地的阿尔泰民族文化进行了二十余年的田野调查,与程迅、富育光等共同收集了满族说部《萨布素》、《红罗女》、《女真谱评》,整理出版了满族传说集《康熙传说》(主编之一)、《女真传奇》(合著)、《乾隆故事》(主编之一)。主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萨满教舞蹈及其象征》等国家、省市课题六项,出版《满族与萨满文化》等著作十二部(包括合著),其中《鄂伦春萨满教》(合著)一书在日本第一书局出版,发表《萨满教女神神系与欧亚大陆的史前“维纳斯”》等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其中《满族萨满教女神神话》等十余篇论文在美国、日本、韩国发表。曾经到俄罗斯圣彼得堡、韩国汉阳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国外二十余所大学讲学。王海冬,上海市人,1980年生.2009年3月博士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地域文化设计专业,同年7月至今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已发表《中国鄂伦春族桦皮的活用》等论文40余篇,其中11篇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出版专著《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青浦卷》1部;参加国际合作课题《日中两国社区文化的比较研究——追求社区文化的再生、创新》1项;参加或主持国家、省部级和社科院项目9项;参加国际有关文化会议8次:2010年1f)月参加教育部985课题的著作《追太阳——萨满教与北方民族文化精神起源论》的撰写工作。张安巡,上海市人,1952年生,1969—1976年在吉林农村下乡,后任中学与小学语文教师,其间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连获大专、本科文凭,1995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3年起师从王宏刚开始进行萨满教研究与上海本土文化研究。2006—2009年参与了满族说部《女真谱评》《阿骨打传奇》的整理工作;2007—2010年协助王宏刚做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民间信仰的历史与现状研究》;2010年5月与王宏刚一起编著的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之《金山卷》《奉贤卷》出版;2011年9月与王宏刚、王海冬合著的《追太阳——萨满教与北方民族文化精神起源论》出版。朱艮镅,上海市人,1949年生,1974年在上海市普陀区普陀街道参加工作,后到街道办事处办公室、区委办公室、区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等处工作,1993年调至上海市宗教事务局工作,历任局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宣传教育处处长.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上海宗教学会理事、上海“东方讲坛”特聘讲师。撰写学术论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实践与探索》《宗教工作与时俱进的思考》《宗教工作三十年》等20余篇;2007年以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民间信仰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重点针对三元宫及民间信仰政策等开展调查。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9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