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放下-与太虚大师谈人生

  2020-06-19 00:00:00  

放下-与太虚大师谈人生 本书特色

放下烦恼和执着,放下偏见和牵绊,放下压力和欲望,放下爱恨情仇,放下生老病死……原来真正的幸福,就在你身边。在生活中学佛,在学佛中生活,离苦得乐,福慧双修。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美善前途发展,发展*圆满了就是佛。佛称两足尊,即是福、智的满足。换言之,即道德、智识都满足,达到*高人格之表现。并将佛在心境上所证明到的宣说出来,使人人共闻共知,成为一个究竟改善人类生活的文化,就是佛法。

放下-与太虚大师谈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论,此是现代中国佛教的指导思想。“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积极向上,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从而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也就是说,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淡不上佛陀果成了。本书是太虚大师一生的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整理,分为上篇:学佛与做人;下篇:人圆佛即成。上篇主要讲了无私的美德、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学佛先从做人起、带着感恩心去生活等人生的道理。下篇主要讲了断除烦恼的秘诀、知足常乐、去除贪嗔痴三毒、修行就是在修心、在生活中学佛,在学佛中生活等做人做事方法论。

放下-与太虚大师谈人生 目录

上篇:学佛与做人
正信的佛教
什么是佛学
顺其自然的解脱法门
佛教一点不消极
发大菩提心
真佛教徒是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凡人与佛只在一念间
离苦得乐,自利利他
无私的美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向菩萨学习
宇宙人生的实相
让生命趋向光明
幸福美满的人生教育
世尊教给我们的方法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与人为善即是学佛
对治习气,解决问题
真正的幸福
从无我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
快节奏的现代人生
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人心一改善,世界即大同
佛学在今后人世的意义
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
平易近人情的方便法
佛法应化现代人心之需要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
建立人生道德标准
现代人如何学佛
学佛与佛学
学佛先从做人起
人性可善可恶,就看如何把握
学佛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从信心上修戒定慧
各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
居士学佛的程序
在家众的学佛方法
妇女学佛的规范
怎样做好现代女子
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
菩萨行先从人道做起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
怎样发心报恩
经商与学佛
养老慈幼之意义
从人心中把佛教复活起来
下篇:人圆佛即成
断除烦恼的秘诀
学佛开智慧
心在极乐
生命的意义
万有皆因缘所生
放下才能自在
不要把虚幻误作真实
时时保持慈悲心
看穿烦恼
珍惜时间,知足常乐
生活与生死
人生的苦迫及其解脱
苦乐都是自造的
佛法是身心性命之学
生命处在无常中
人生痛苦的根本解除
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
为什么念佛可以往生
去除贪嗔痴三毒
修行就是在修心
中国人口头心头上的阿弥陀佛
改变自己,重在实践
我的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
普通人对于佛学的误会
在生活中学佛,在学佛中生活
淡泊明志,潇洒自如
勤奋,节俭,虚心,诚实
革命当从革心起
素食长智慧,增慈悲
根本救灾在于全国人心的悔悟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
世出世间,圆融贯通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心理学
佛法与医药
佛法与国术
佛法与美学
佛法与新思想
佛法与文化
佛法与易经
佛法与孔子之道
佛法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

放下-与太虚大师谈人生 节选

什么是佛学

    “佛教”,平常都以寺庵中之僧尼为代表,以为不过一种礼拜式之宗教,何学之可言!此曰佛学,未免有所未喻,故先将学字解释之。学字常义有二:一、是动词,如学习学作,凡有所摹效练习,均可名学,如小儿学语学行等。二、是名词,如学理学说,凡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前后相应,有精深详密之条理者,如科学哲学等,方可名学。今称佛学,亦指有精密条理之学理而言。向来佛徒有所谓学佛与佛学之二语。学佛者,谓实践修行;而佛学则讲求明确精密之学理。其实学佛与佛学非二,凡学佛必先了解佛学之真理,然后始能贯彻实行。故欲实行学佛,必先究明佛之学理,佛之学理,尤贵实证。如依佛典固可得其理解,然所求之理解,乃是佛智所实证之境,若仅作为一种研究,则实际上仍未能证得。故讲学应期于实证,期实证则须学佛之所行。

  佛教何以有学?通常佛典内多称佛法。有人言佛法即哲学,佛法即宗教。有人言佛法非哲学亦非宗教,只能称佛法。今将佛法分为四种,即教理行果是也。教者,即佛现身于世间所说之法,遗留于后世教化有情者。在当时仅有言说,未留文字,故无书籍。其所说之语言,以音声为体。

放下-与太虚大师谈人生 作者简介

太虚大师(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被称为“中国佛教之马丁路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放下-与太虚大师谈人生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9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