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朱子学 本书特色
致力于国内书籍的出版,是我社一贯的宗旨。在哲学史研究领域,幸得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出版了许多让世人注目的重要著作,其中宝藏着珍贵的学术价值和丰富的思想财富。为了使之更具有规模、更见系统,有利于新老学人研读查阅和文化积淀,现将这些书籍汇成《哲学史家文库》。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我们愿《哲学史家文库》能为哲学的繁荣、文明的进步尽一些微薄之力。我们更期望这套文库,能不断增添新的力作。
日本的朱子学 内容简介
本书分“前论”与“本论”二部分,“前论”叙述“朱子学在日本之传播”,“本论”叙述“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
本书参考原始资料,以日本儒者所著汉文著作为主,和文著作其次。此种原始资料现多收入丛书中。
本书所用研究参考资料,重要关于思想家史传之类。本书注重叙述朱子学在日本之传播与发展,但亦注重选录日本朱子学派及与之相关的原始史料,使中国研究者得以直接与此原始史料相接触。以日本儒学者所作之汉文汉诗甚多,此种史料即在日本亦颇不易搜集。
日本的朱子学日本的朱子学 前言
前记 一、隋唐以来中国哲学曾予日本思想界以长时期之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资本主义文明甚至在初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上,亦曾影响中国。可见两国之间的思想接触在日本在中国均为哲学界之一大事。专就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来说,朱子学派在中国明清之际已濒于衰颓,而在日本则一时如百花齐放现出异样之奇观,且出不少的无神论者与唯物主义者。朱子学派以外,如古学派的伊藤仁斋即受明代吴苏原《吉斋漫录》之影响,而主张气一元论,气先理后论。王阳明《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尚存日本而《文集》未收。至于朱舜水之与水户学,吉田松阴、安藤昌益与李氏《焚书》之关系,则不待说。即以文献而言,《论语》一书,林罗山以下日本人注释书,即有九十余种之多。此类史迹,亟待加以整理,以为研究中国哲学史者参考之用。因此中国哲学对于日本的影响,亦为中国学者研究日本哲学史特别主要的任务之一。然而不幸即此种研究工作,在中国今日尚属创举。清季出使日本参赞官黄遵宪曾于所著《日本国志》卷三十二《学术志》一列举汉学与经说书目,但仅寥寥数千言。梁启超以朱舜水为日本文化的开辟人,作《朱舜水年谱》,见《饮冰室合集》专集第二十二册中。但所据原著,非正德本(1715),非享保本(1720),非明治四十五年稻叶君山编本(1912),而为晚出之马浮据明治本改编之《舜水遗书》本(1913),致疏漏颇多,且以史料不足,对于其实际影响所知甚少。本书之作,范围较前人为广,原拟分二大册,**册叙述朱子学的影响,第二册叙述朱子学以外诸学派的影响,包括古学派、阳明学派、折衷学派、考证学派及老庄学派。今兹所完成之著作,即为前者。故名日本之朱子学。本书分“前论”与“本论”二部分,“前论”叙述“朱子学在日本之传播”,“本论”叙述“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至第二册关于朱子学以外的诸学派,则姑俟之他日。 二、本书参考原始资料,以日本儒者所著汉文著作为主,和文著作其次。此种原始资料现多收入丛书中。本书所用各种丛书,重要者如下列: 《日本伦理汇编》,一○卷,育成会,明治三五——三六年,井上哲次郎编。此书共收江户时代儒学者著作三六家,七四种,其中朱子学派二卷,*为重要。 《甘雨亭丛书》,四八册,六集,四七种,安政三年,安中造士馆刻本。 《五山文学全书》,四卷,掌华房,明治三九年——大正四年。 《群书类丛》,一八辑,五三○卷,东京经济杂志社,明治二六——二七年,三一——三五。 《续群书类丛),三三辑,一○○○卷,六九册,续群书类丛完成会,明治三五年——昭和二年。 《续续群书类丛》,一六册,六六八卷,三○六种,图书刊行会,明治三八——四二年。 《怀德堂遗书》,一五卷,怀德堂纪念会,明治四四年。 《日本儒林丛书》,三卷,东洋图书刊行会,昭和二年。 《续日本儒林丛书》,四卷,昭和二——四年。 ……
日本的朱子学 目录
前记
前论 日本朱子学之传播
**章 隋唐时代汉文学东渐史略
一、日本儒学的起源
二、近江奈良潮之汉文学
三、平安朝之汉文学
第二章 朱子学之传播
一、宋日交通与新佛教的建立
二、宋学的传入者
圆尔辨圆 兰溪道隆 子元祖元 一山一宁
三、吉野、宝町时代五山禅僧之朱子学
玄惠法印及其门下 虎关师炼 雪村友梅
梦窗疏石 中岩圆月 义堂周信 绝海中津 歧阳方秀 歧阳门下:云章与惟肖 惟肖门下:竹居、兰坡、景徐、桂悟
四、五山以外儒学之三学派
甲 博士公卿派
乙 萨南学派(桂庵学派)
丙 海南学派(梅轩学派)
第三章 江户时代朱子学兴盛的原因
一、明末清初之文化接触
甲 代表人物
乙 清初文化之影响
丙 普及儒教之影响
二、佛教的衰颓助长儒教之兴起
甲 僧侣、寺院与人民间的矛盾
乙 足利至江户时代僧侣堕落
丙 排佛思想之勃兴
三、江户时代的社会关系
甲 幕府统治下之统一形式的完成
乙 封建统治阶级提倡宋学的作用
丙 阶级的差别与变动形成儒学内部的分化
本论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
**章 朱子学在宋学中之位置
……
第二章 京师朱子学派
第三章 海西朱子学派
第四章 海南朱子学派
第五章 大阪朱子学派
第六章 宽政以后朱子学派
第七章 水户学派
简单的结论
《日本朱子学》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