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

  2020-06-19 00:00:00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 本书特色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是广州市宣传文化出版资金。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 内容简介

此书简明扼要,对系统地了解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而又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另外,条理清晰、行文晓畅也是本书的特点。穿插在本书中西方后现代哲学家、理论家的照片和生平简介,也为本书增添了一份趣味性和可读性。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 目录

序 欧美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型裂变
导论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
**章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综述
 **节 人文思潮征候群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后现代人文思潮的多样复杂性
第三节 人文思潮征候群的批判与超越
第二章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轨迹
**节 后现代人文思潮理念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潮探析
二、后现代人文思潮的发展
第二节 后现代人文思潮先驱
第三节 后现代新的人文学者
第三章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特征
**节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身份
一、上个世纪80年代,在西方思想学术界出现了一种后现代思潮的多声部大合唱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 节选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对系统地了解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而又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另外,条理清晰、行文晓畅也是《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的特点。穿插在《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中西方后现代哲学家、理论家的照片和生平简介,也为《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增添了一份趣味性和可读性。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在多元化、市场经济、科技浪潮的大环境中,资本主义在传统的物质生产力中难以得到解释,因此才有了后资本主义对之超越,现代化对人类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估盈。况且当代社会所发现的诸种现象也难以在现代化理论的框架中得以“印证”,因此也就有了“后现代”的崛起。后现代概念包含一种解放因素,因为它可以使人们从现代的昏蒙视域中突破出来。“后”性思潮敏锐地把握住现实的变化,并迫不及待地建立一种新的理念系统与之对应。既反映出其求新求变的文化心态,也反映出其创造精神的仓促性、盲目性特征。我们的人文科学工作者有责任去深入研究人类全球化的复杂过程及其历史规律,因为说到底,全球化对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样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本书旨在探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人文科学面I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在介绍詹姆逊、德里达、麦克林等一些西方当代学者有关看法的同时,本书对中西文化传统作了若干比较,以图阐明全球化趋势带给人文科学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后现代文化强调感性的激进立场,则一定程度上可以同中国融会贯通的传统哲学展开对话。“后”性人文思潮在不同领域所掀起的一波波批判声浪中并没有向人们提示对未来的任何明确主张。因此人们对“后”性人文思潮的用意,只能从其混乱语言状态的蛛丝马迹中加以窥视。“后”性人文思潮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文化,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它与庄严性、纯粹性及个体性等现代主义价值相对立,从而展现了新的随心所欲,新的玩世不恭和新的折衷主义。除了在对现代主义“批判”保持一致的立场外,至于批判什么、倡导什么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随意性的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有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之分。因此,它并不是一种文化统一主张的形态集合,而是把世界引导到“碎片”、不确定的方向发触的“个性化”,因此极容易引导人们更多地从负面而不是从正面对其加以阐释。同时它又始终处于陷入混乱状态的边缘。这一矛盾性评价是由“后”性人文思潮本身包含的矛盾,即超越现代文化初衷与狂妄的思维方式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由于后现代人已经完全不同于现代人,其后现代人赖以立身于世的语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存在主义式的人说语言、语言是人存在的家和人是语言的中心的看法业已失效。也就是说,并非人控制语言或人说语言,而是人被语言所控制,说话的主体再不是“我”,而是“他者”,语言在说我,昔日的一切能写出的“真理”和“终极意义”的冲动,只能化作无数语言的碎片。人成了非中心化的空壳主体,主体意向被自身掏空或悬搁,主观理性被客观感性消弥,如此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人物多元的视点所打破了。这个世界已不是人与物的世界了,而是物与物的世界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再灵长于一切而单独存在了。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 作者简介

刘介民,1980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方文艺理论专业研究生。1981年至1995年任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1985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三年。1995年至今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理论、方法论、比较诗学、西方文论和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比较文学方法论》、《中国比较诗学》、《道家文化与太极诗学》、《国学基础导论》、《类同研究的在发现》、《从民间文学到比较文学》《类同研究的再发现: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间》、《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等专著。编著有《中外比较文学研究》(5卷本,与John•Deeney合作)等书;编译著有《中西比较文学理论》(英文)、《比较文学译文选》(日文)、《见证中国比较文学30年》(英文)等书。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