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2020-06-19 00:00:00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内容简介

那些历久弥新、以小见大的佛理禅机不是故事,是经验;不是文字,是力量;不是看破红尘的理由,而是看透人生的途径。
本书愿意帮助那些为钱所困、为情所困、为生活所困的人找到人生的理由,使疲惫不堪的心灵从此沐浴到禅与佛的灵光,感受到生命的喜悦、尘世的暖阳……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目录

上篇·左手参禅
 **章 生活智慧,到处充满禅意与禅境
  1.人生何处不参禅
  2.参禅才能悟道
  3.禅定止乱心
  4.生不快活,莫若死去
  5.人生有自然的节奏
  6.莫愁船儿无底,有心就能渡河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第二章 平平凡凡,才是真我生命的道路
  1.平平凡凡才是真
  2.大海本在*低处
  3.伟大源于平凡
  4.翠竹黄花皆般若
  5.平常心是激情四射的生活姿态
  6.神仙也要凡人做
  7.人与人的差异是自己造成的
 第三章 放下随缘,就等于踏上苦海的岸
  1.放下:禅的智慧,人生的智慧
  2.执著是自缚的蚕茧
  3.云水随缘,生死由他
  4.放手也是一种美丽
  5.放手,得救的*妙药方
 第四章 清净自然,心灵才能得到大自在
  1.烦恼多是自找的
  2.学会简单地生活
  3.去除心中的枷锁
  4.一念的平静心就是道心
  5.清净心才能出智慧
  6.淡化利欲之心,方能得到一切
 第五章 淡定从容,笑看人生的花开花落
  1.从容淡定,宁静致远
  2.独立于自己的天地之间
  3.残缺与寂寞都是一种美
  4.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看云起
  5.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
  6.一路听鸟语、闻花香
 第六章 点燃心灯,将自己的人生照亮
  1.禅是一盏点亮心灵的明灯
  2.从渴求外界到反求于己
  3.一灯能除千年暗
  4.心处于黑暗中就无法看清真理
  5.不假外求,做个真正的主人
  6.用出世的精神处世,用人世的精神做事
 第七章 人生舞台,立志做*好的自己
  1.奠错过今朝
  2.面对名利不动摇
  3.寻回失落已久的灵性
  4.注重结果,但更惜重过程
  5.随手捡起心中的落叶
  6.跳出尘缘外,不落世俗中
下篇 右手修佛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节选

那些历久弥新、以小见大的佛理禅机不是故事,是经验;不是文字,是力量;不是看破红尘的理由,而是看透人生的途径。《左手参禅 右手修佛》愿意帮助那些为钱所困、为情所困、为生活所困的人找到人生的理由,使疲惫不堪的心灵从此沐浴到禅与佛的灵光,感受到生命的喜悦、尘世的暖阳……接受自己的不快乐,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让禅与佛的灵光带给我们当下的力量,从此随处安然,欣享明朗。 夜深入静时、忙里偷闲时翻翻这《左手参禅 右手修佛》吧,那些历久弥新、以小见大的佛理禅机不是故事,是经验;不是文字,是力量;不是看破红尘的理由,而是看透人生的途径。人生都能看透,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相关资料

1.人生何处不参禅禅的智慧:领悟禅学的智慧,不仅可以让我们对人生看得更透、更开、更淡,同时也能启迪心灵的大门,让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抉择。禅宗主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修身养性的大道,也是一种超脱的大境界。所谓平常之心,就是指平和心、大度心、从容心、自若心、返璞归真之心等。总之,禅提倡的就是用平常之心来观不平常之事。如若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生便不会再有烦恼。生活处处是禅学据说百丈创建禅院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禅院的清规进行修订和制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革除了乞食的生活制度,规定禅院上下都必须参与劳动,自食其力。不仅如此,他还将禅学的思想运用到劳动实践中,自身坚持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就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也亲历亲为,从不假手于弟子。直到老年之时,他仍然坚持亲自从事粗重的工作。弟子们看着师父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上山担柴、下田耕作,实在是于心不忍,便偷偷地将他的农作工具给藏了起来。百丈禅师知道这件事后,便以坚决的口气说道:“我何德何能去劳烦他人为我做事呢?人活在世上,如果不亲自参与劳动,那不是和废人一样吗?”不仅如此,他还表示,如果不让他劳动,他就坚持不吃饭。不得已,弟子们只好将工具还给了他。这时,禅师才恢复了欢喜的表情,和大家一起下田劳作。从此以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便成为禅院的精神,而禅师也成为丛林的楷模。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参禅,并不是多么高深的论调,它和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认为,参禅就需要做一个“世外高人”,不问世事,不问红尘,不食人间烟火,事实上恰恰相反。禅学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挑水、砍柴和种田这样的事情,都蕴藏着深深的境界。对于一个真正的禅者来说,禅学不仅仅只有从打坐、读书中得来,万事万物亦处处是禅机。在禅者看来,人生一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为“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为“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为“参禅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玩文字游戏,其实这里面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只有境界高的人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一日,智闲禅师开堂对众人说道:“你们经常问我,如何才能明心见性,今天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之前,先打一个比方:假设现在有个人在树上,他的嘴衔着树枝,但手和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