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第十三届

  2020-06-19 00:00:00  

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第十三届 本书特色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能离开时代背景和思想境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是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的内在统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尤其是在国际视域中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流变,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反思和方法论检讨,不但有助于在理论自觉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时代表达,而且有助于在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思想资源。为此,孙麾、丰子义主编的《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针对当代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问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经典与当代”主题展开讨论,旨在深刻阐释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当代研究。

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第十三届 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反思与方法论检讨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视角  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书写中的三个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史与外史的书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出场语境和理论形态  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重要文本、人物和思想研究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全新展示  切莫把马克思所批判的观点当作马克思的思想引证——有关“与人分离的自然界也是无”的读解  切莫再把黑格尔的思想当作马克思的思想引证——对《哲学的贫困》中一段话的解读  从两个文献看恩格斯晚年究竟有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思想史效应  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  完整理解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再解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思想何以被误读和低估  论《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价值与地位  物的依赖关系与市民社会的经济学一哲学批判——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  马克思《危机笔记(1857—1858)》的编辑、研究现状及意义  基于思想史分析视野的《资本论》的哲学性质  《资本论》的哲学史意义  作为主体的劳动时间——《资本论》及其手稿时间观的存在论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价值和伟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概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扬弃和复兴形而上学的两大传统  马克思哲学中两种逻辑间的张力及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  重新反思“哲学基本问题”——哲学观念变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重思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历史”概念与意蕴  重估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独特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的一般方法论意义  从黑格尔到《资本论》:现代性矛盾的调和与超越  苏格兰启蒙运动与青年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超越资本与空间生产的历史限度国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何为“现实”:马克思与尼采的启示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在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启示  统一性哲学的断裂与革命理论的合法性论证——马克思及其后继者的哲学贡献  第十三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总结 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第十三届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