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两卷本)

  2020-06-19 00:00:00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两卷本) 本书特色

  许苏民编写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上下)(精) 》全面论述16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学界至今没有一本涵盖中西、跨越400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的空白。以翔实的史料证明,中国哲人的辉煌理论创造受到不带偏见并具有卓越见识的西方哲人的高度评价和珍视。以中国哲学精华克服英美经验论与德国唯心论两大价值观念体系的弊病而重建现代理性,已成为世界哲学前沿*亮丽的风景线。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历史表明,无论是西方学者的东方探寻,还是中国学者会通中西的理论创造,都与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中西哲人深切的人文关怀。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两卷本) 内容简介

  许苏民编写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上下)(精)》分“中学西渐卷”和“西学东渐卷”,论述16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学界至今没有一本涵盖中西、跨越400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的空白。该书以翔实的史料证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在西方始终受到质疑”的观点不合乎事实,论证西方哲人对中国哲学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珍惜。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两卷本) 目录

上卷
导言:“大西洋的潮汐被中国的月亮牵引着”
  ——近四百年西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之概述
  一、中学西渐的历史分期、特点及其规律性的考察
  (一)中学西渐的历史分期
  (二)西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的特点
  (三)几点带有规律性的启迪上卷
导言:“大西洋的潮汐被中国的月亮牵引着”
  ——近四百年西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之概述
  一、中学西渐的历史分期、特点及其规律性的考察
  (一)中学西渐的历史分期
  (二)西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的特点
  (三)几点带有规律性的启迪
  二、西方哲人如何论证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
  (一)从特定的哲学观出发所作的论证
  (二)从中西思想和学派的相似性所作的论证
  (三)中国哲学内在精神的探究
  三、西方学者如何回应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
  (一)关于is、essence及其他
  (二)雷蒙·道森的启迪和回应
  (三)弗朗索瓦·于连的“歪打正着”
**章 16—18世纪20年代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一、“发现的时代”
  ——16—17世纪的西欧文化背景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一)“人的重新发现”与“世界的重新发现”
  ——西欧中世纪传统观念的危机
  (二)“对中国人来说追求善和热爱哲学是一致的”
  ——16-17世纪的中国哲学西渐
  (三)关于“中国礼仪之争”及其他
  ——17世纪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中心环节与争论的主要问题
  二、在中国发现理性之光
  ——利玛窦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一)“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
  —论中西哲学形上学之异同
  (二)“人所异于禽兽者非几希”
  ——论中西哲学人性论之异同
  (三)“儒教的箴言完全符合良心的光明与基督教的真理”
  —论儒教与基督教的异同
  (四)“中国没有真正的哲学,但能在哲学上超过西方”
  ——论利玛窦中国哲学观的内在矛盾
  三、一篇比较哲学研究的奇文
  ——龙华民《灵魂道体说》的中西哲学观
  (一)“二者皆能实体乎物”
  —论“灵魂说”与“道体说”同具哲学形上学的四大特征
  (二)“神明之体,造先之先”与“有体无为,造先莫先”
  —论“灵魂”与“道体”的确切含义
  (三)“与物同之道体”和“与物异之灵魂”
  ——论“灵魂说”与“道体说”的五大区别
  四、寻找中国智慧的光亮
  ——笛卡尔、培尔、维科与中国哲学
  (一)来自中国的“自然之光”
  —笛卡尔与中国哲学
  (二)在中国发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真理”
  ——比埃尔·培尔的中国哲学观
  ……
下卷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两卷本) 作者简介

  1952年12月生,江苏如皋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著有《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文化哲学》、《历史的悲剧意识》、《人文精神论》、《比较文化研究史》、《李贽评传》、《王夫之评传》(与萧差父师合著)、《顾炎武评传》、《戴震与中国文化》、《朴学与长江文化》、《明清启蒙学术流变》(与萧莲父师合著)、《许苏民集》等书。提出的原创性学术观点主要有:1.“以氤氲化生说弥补积淀说之不足”(《中国社会科学》,1983):2.“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现代化”(《青年论坛》,1984):3.“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三个理论环节”(《哲学研究》,1985):4.“文化自觉”说(《青年论坛》,1986):5.“越是世界的,才越是民族的”(《哲学研究》,1993):6.“文化一历史哲学的第一原理”(《我的哲学思想》,1994):7.“何谓学术——对严复、梁启超学术定义的驳正”(《开放时代》,1999):8.“新人学”说(《福建论坛》,1999):9.“理性新解”(《福建论坛》,2001);10.“中国近代史的内发原生模式”(《河北学刊》,2002);11.“真善美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方式”(《人文精神论》,2000):12.“是”与中国哲学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1)等。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两卷本)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