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藏传佛教

  2020-06-18 00:00:00  

藏传佛教 内容简介

  当前,无论是从国内社会的稳定还是从国际之间的纷争来看,无论是从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还是从处理新型国际关系来看,『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问题的复杂,在于民族背后往往存在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宗教问题的重要,在于宗教背后一直深藏着神圣的精神信仰。唯有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一带一路』沿线不同的国家之间人民的心灵相通,才能真正助力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助推人类的和平发展。

藏传佛教 目录

序一 牟钟鉴
序二 刘成有
绪论藏传佛教的定性与定位
一、藏传佛教的定性
二、藏传佛教的定位

**章 藏传佛教的传承
**节 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承
一、汉地禅宗在吐蕃的传承
二、印度瑜伽行中观思想在吐蕃的传承
第二节 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传承
一、密法在藏地的传承
二、道次第在藏地的传承
三、戒律在藏地的传承
四、各宗派的传承

第二章 藏传佛教各派的特殊教法
一、宁玛派
二、噶当派
三、萨迦派
四、噶举派
五、觉囊派
六、格鲁派

第三章 藏传佛教的思想
**节 显教思想
一、中观
二、唯识思想
第二节 密教思想

第四章 藏传佛教密法的修持
**节 修持方法:身、语、意三密相应
一、身密
二、语密
三、意密
第二节 修持步骤:四瑜伽逐步修持
一、事部
二、行部
三、瑜伽部
四、无上瑜伽部

第五章 藏传佛教的制度
**节 政教合一制度
第二节 活佛转世制度
一、活佛转世的理论依据
……
第六章 藏传佛教的文化及未来
参考文献

藏传佛教 节选

  《宗教文明品析丛书:藏传佛教》:  第六乘为瑜伽部,专重内部瑜伽修炼,以修持方便和智慧双运之内真如瑜伽为主。入门,由水灌顶、冠冕灌顶、金刚杵灌顶、金刚铃灌顶、名号灌顶等明智五灌顶和不退还灌顶、秘密灌顶、随赐灌顶、授记灌顶、安慰灌顶、赞颂灌顶等十一灌顶成熟身心。见:由证诸法胜义无相加持之力,观诸世俗为金刚界本尊;修:修习五现证、四神变、四手印等方便瑜伽和安住正见之智慧瑜伽;.行:沐浴清洁等身外业唯作助伴;果:于五种姓密严刹土证觉成佛。  第七乘为摩诃瑜伽部。摩诃是大德意思,要求内心生起佛智,要视一切显相为本尊,一切声音为真言,一切心念为法身,也可以说把自身转成佛身,此身指空性三摩地住心不可分的“天身”。入门,由外十力、内五力、密三甚深等十八种*上灌顶成熟身心。见:论断胜义七财、世俗三重座位、本尊、坛场、任运自成、自性无别、胜谛无制、法身平等,证悟一切因位之法为心性现空无别殊胜大法身;修:主要修习三定布局,完成本质净、圆、熟三摩地,守命四钉以为密封等生起次第,亦修风、精、光明等圆满次第;行:依有戏论、无戏论和极无戏论三种近因而行;果:四种持明(异熟持明、寿命自在持明、手印持明和任运持明)所摄五道到达究竟,证得双运金刚持位。  第八乘为阿努瑜伽部,主要修习气、脉、明点,获得界觉双融无二之智,证悟一切法为心性界及智慧无二而获得解脱。入门,由外灌顶十传承水、内灌顶十一大种水、成办灌顶十三名称水、密灌顶二圆满水等三十六种*胜灌顶成熟身心。见:论断普贤即为三种坛场本性;修:随外境转,住无分别,随文字转,一诵生咒,能力现分即成本尊坛场,由解脱道及方便道上下二门起俱生智;行:由知一切现分及心皆大乐智游戏变化,依无取合近因而行;果:五道自性之五瑜伽及十地等皆已究竟,证普贤位。  第九乘为大圆满阿底瑜伽部,是宁玛派的*高法门。所谓大圆满,是指一切染净在现前离垢明空赤露的内证智中完全具足,自然智的本性空分即法身、本性显了分即报身、大悲明证分即化身在本分上圆满具足,光轮、光明、本尊、佛土四见从中脉次第生起,证得无始以来即存在于众生自性中的如来藏或佛性。这是*殊胜的解脱生死方便法门,所以叫作大圆满。入门,四明智力成熟身心。见:能观超出心法之明智性空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普遍为化身等三身自性;修:和合修习本净直指,任运超越而修行,明现一切现分皆是法性游戏变化,安住无断、无取、无所疑望而行;果:四种现分皆趋究竟,自在获有虹身往生*殊胜身、智慧师地、具德普贤果位、永恒不坏童子瓶身。  宁玛派的九乘教法,前三乘是显宗,后六乘属密宗,而其中*重要并*受重视的就是大圆满法。“四、五、六属于密教,是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称为密咒外三乘;七、八、九是法身佛普贤所说,称为无上内三乘。又分密教为外续部和内续部两类,外续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的事部是释迦牟尼佛说,行部和瑜伽部是毗卢遮那佛说;内无上续部是金刚持说。诸部之中*极无上乘是无始怙主法身普贤起现顿成圆满报身,为住清净地的菩萨化机,无有方所时分,四时之中,无作任运而宣说。”可见,大圆满法成为宁玛派的*高法门。  ……

藏传佛教 作者简介

  孙悟湖,内蒙古赤峰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藏传佛教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发表了《藏传佛教前弘期“顿渐之诤”再考释》《元代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的影响)》等论文多篇,出版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等专著。

藏传佛教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7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