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5辑 2014年

  2020-06-18 00:00:00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5辑 2014年 内容简介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2014年第5辑)》以“根据中国、学术为本”为学术理念,坚持纯粹的学术原则,倡导以当下中国政治秩序建构之正当性为出发点,以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中西各种政治哲学理论资源,力争引导中国学人建构起基于中国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并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中国政治哲学学派。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5辑 2014年 目录

本辑专题:马基雅维利与古人马基雅维利与色诺芬的居鲁士——探索君主制的现代观念西塞罗的《论义务》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对李维的使用萨卢斯特与马基雅维利——从公民人文主义到政治审慎研究论文内与外:优良政制的双重目标虚拟社会兴起与技术理性的辩证运动——工业社会的秩序构建及其延续思想史研究常态与极致:探索修昔底德的城邦政治观念斯多亚学派的世界主义及其现代意义——基于思想史的考察上帝、理性与欲望——约翰·洛克的自然法理论国学专论“四子”的隐显和出处——论《庄子》中一个师生组合海外专论谈政治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爱国主义是一种美德吗?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5辑 2014年 节选

  马基雅维利和色诺芬之间的文本性联系从〈〈君主论》开篇就显而易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让他的苏格拉底阻止年轻人变成僭主,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5卷中建议僭主们尽可能快地转变成君主,而马基雅维利公开地建议君主们和潜在的君主们获得并维持权力,而且为了获得并维持权力不管他们是否运用道德的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3卷中区分正宗的君主政体和变态的僭主政体的做法相反,马基雅维利并没有区分君主与僭主,反而用一个价值中立的术语(princes)模糊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在以实用主义模式来思考一人统治之治国术的古代思想家当中,色诺芬是与马基雅维利*接近的前辈。就像色诺芬在《希耶罗》中让西摩尼得斯对他潜在的受教者一一僭主希耶罗——取的立场,马基雅维利对《君主论》所要教导的受教者采取了同样的立场。然而,《君主论》第21章的结尾有一个关于《希耶罗》的直接注解。在那里,与色诺芬所呈现的西摩尼得斯建议希耶罗从一个臭名昭著的僭主转变成一个仁慈的“领导者”(西摩尼得斯故意没有向希耶罗承诺说他甚至能够变成一个真正合法的“国王”)非常相似,马基雅维利建议君主鼓励他的臣民繁荣经济,奖励他们从事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确保他们知道他们的财产受到保护而不会被任意剥夺,并且用节庆和赛会来款待他们。  在*初考察《君主论》第6章时,我们已经看到居鲁士大帝是如何成为少数具有“杰出德行”之君主的榜样的。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在那里,居鲁士所提供的模式并不必然就是色诺芬笔下的居鲁士,并且在我们考察了《李维史论》中所有提到居鲁士的地方之后,甜们发现这一区分得到进一步证实。马基雅维利让我们以一种带有更大偏向的视角重读《居鲁土的教育》,即将其中的描述嫁接到对居鲁士更加现实主义的诠释之上,按照这种诠释,自我塑造的居鲁士通过往往是犯罪的和血腥的行为使自己以低下的出身获得至高的权位,他能够重写历史从而为后代留下一段关于自己的光辉描述,在这一描述中,他被追溯性地赋予哲学家们称赞的所有道德德行。这一充满教益的描述在《居鲁士的教育》得到总结。马基雅维利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居鲁士在准备《居鲁士的教育》中所呈现的高贵版本的自我形象时,就好像——通过暗示——摩西能够通过律法来转变自我形象——这为斯宾诺莎将摩西解读为一个利用宗教来威慑和规训大众的纯粹世俗的君主铺设了道路。为后代重塑自己是有“杰出德行”的君主能够“为质料弓!人他们所喜欢的任何形式”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将表面的、充满教益的色诺芬式的居鲁士建立在隐蔽的、更加黑暗的描述(更确切地说是希罗多德的描述)之上,马基雅维利试图揭开帝国的这一秘密。  对色诺芬的居鲁士与真实的居鲁士所进行的*严肃的对比出现在第15-18章,这四章分析了“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赞扬或者受到责难的原因”。这里,我们得到一组源自古典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的德行及其对应的恶行:慷慨对吝啬、残酷对怜悯、被爱戴对被畏惧。这一主题在第14章结尾处有预告。在那里,马基雅维利告诉我们:一个君主应该研究过去伟大领导者的功绩和行为,“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就是效法阿基琉斯,恺撒效法亚历山大,西庇阿效法居鲁士”。  ……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5辑 2014年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7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