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福柯称此书为“我的*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9世纪监狱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哲学、政治、历史乃至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 内容简介
福柯称此书为“我的*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9世纪监狱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哲学、政治、历史乃至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 目录
**部分 酷刑
**章 犯人的肉体
第二章 断头台的场面
第二部分惩罚
**章 普遍的惩罚
第二章 惩罚的温和方式
第三部分规训
**章 驯顺的肉体
第二章训练的手段
第三章全景敞视主义
第四部分监狱
**章彻底而严厉的制度
第二章 非法活动与过失犯罪
第三章“监狱”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 相关资料
《规训与惩罚》被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誉为“惩罚的神曲”,是福柯几部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40年前,在思想和阅读的闸门打开之后,福柯的名字随着西方现代哲学的洪流现身中国。他的尼采主义标记尤其引人瞩目。对于年轻学子,尼采的“上帝死了”恰恰应和了思想解放的心声,而福柯的“人死了”则留下了困惑。第二次推动或许来自80年代中期现代“文化研究”的龙卷风。福柯成为文化批评众多新锐武器之一。
在潮起潮落之际,福柯作品的翻译始终不辍。从多个译本的《性史》、两个译本的《疯癫与文明》开始,到至今尚未出齐的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福柯的中译本构成了一个绵延30年的学术风景线,显示了读书人和出版人热情不灭的旨趣。
90年代中后期和近几年,福柯热两度兴起。*次可以视为被政治商业大潮扫荡之后学术复兴的一个表征。福柯从此进入可以争议但不可忽视的“学术前沿”。第二次与*次已时隔20年,但借助影视手段呼应了更广大的又一代青年的现代生命体验。福柯作品的生命力映射出中国人的一些现实困境,他的差异哲学、权力/知识/身体政治学、自我呵护的伦理学也提供了跨越代际、走向未来的见识和勇气。
——刘北成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