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23辑) 本书特色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23辑)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题文章来自2017年11月24-28日,第十四届靠前舍勒思想研讨会。本次会议由靠前舍勒协会、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合作主办,会议主题为“均衡时代中的舍勒与亚洲思想”,共有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俄罗斯、爱尔兰、比利时、奥地利、韩国、中国等七十余名舍勒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主编倪梁康老师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现象学研究所所长。本辑执行编委是张伟、杨小刚。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23辑) 目录
均衡时代中的舍勒与亚洲思想
舍勒伦理学与儒家的关系
——价值感受、爱的秩序和共同体 张祥龙(3)
共缔中的人格形构: 根据于追悼及忆念舍勒文的一个生命解释学的阅读 江日新(48)
舍勒人格论和柏拉图人性论的比较 李革新(87)
信仰之思: 舍勒宗教的本质现象学溯源 韦海波(114)
“精神”与“非精神”——舍勒的哲学人学与劳思光的文化哲学 张政远(138)
京都学派与舍勒的人学: 从西田几多郎、田边元谈起 廖钦彬(156)
怨嫉与良知的遮蔽——马克斯•舍勒与王阳明论心的失序 卢盈华(181)
痛与恸: 舍勒对圣方济同情行为的现象学理解 李晶(205)
论莱纳对舍勒价值伦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陈水长(221)
现象学原典
爱的秩序[德]马克斯•舍勒(239)
伦理学: 对当代伦理学的批判性概观[德] 马克斯•舍勒(284)
舍勒现象学研究
价值与可变性——舍勒有超出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的对立进行思考吗?[德] 汉斯•莱纳•塞普(335)
舍勒与孟子: 感受作为价值的来源 [韩] 李南麟(347)
全球化的两面与舍勒的均衡概念 [意] 圭多•库西纳托(372)
均衡——中立化——革新: 在现代性的压场中舍勒、胡塞尔与施密特的文化与人类学 [德] 克里斯蒂安•拜尔莫斯(392)
硕士/博士论文精要
内感知能否本原地通达陌己体验——以施泰因对舍勒的批评为线索 李明阳(409)
现象学随札
从比较的时代走向均衡的时代——第十四届国际舍勒思想研讨会开幕致辞 张任之(435)
编后记(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