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纲要 内容简介
本书计十五篇,乃民国十五年予在上海泸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所手编之讲义也。内容主要包括:理学之原、理学源流派别、濂溪之学、康节之学、横渠之学、明道伊川之学、晦庵之学、象山之学、浙学等。
理学纲要 节选
br />
本书计十五篇,乃民国十五年予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
学史二》时所手编之讲义也。今略加修改,以成是书。
理学行世几千年,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然其书率多零碎
乏条理,又质而不文,读者倦焉。虽有学案之作,人犹病其繁重,
卒不能得其要领也。是书举理学家重要学说,及其与前此学术
思想之关联,后此社会风俗之影响,一一挈其大要,卷帙虽少,纲
领略具,读此一编,于理学之为如何学问可以知其大概矣。故名
之日《理学纲要》。
自宋迄今,以理学名家者无虑千人;然其确有见地不与众同
者不过十余家耳。兹编即以是为主(其大同小异者即附其人之
后,如慈湖附象山后是也),其无甚特见者,总为一篇,叙其名氏
传授,以见斯学之源流派别而已。诸贤事迹,限于篇幅未及详
叙。如欲尚论其世,固有史传及诸家学案在也。
理学与古代哲学及佛学皆有关系,近人类能言之,然所见者
似皆非其真也。兹故别为一篇,论之虽似旁文,实为斯学来历,
了此则理学中重要之说,皆迎刃而解矣。不可不细读也。
数术非中国哲学正宗,然亦自成一派,且与社会思想关系颇
深,世多目为索隐行怪,甚或斥为迷信,非也。数术家之所言,虽
未必确,以为迷信,则实不然。真知数术家之所言,乃知迷信之
流自附于数术者,悉非其实耳。兹总为一篇叙之。邵子虽以数
术名,实于哲理发明为多,数术非所重也。故别为篇。
理学特色在于躬行实践,非如寻常所谓哲学者,但厌好奇之
心,驰玄远之想而已。诸家之说,各有不同,非好为异也。补偏
救弊,立言固各以其时;殊涂同归,辙迹原无须强合。又有前人
见其浅,后人见其深者,此则思想演进,次第当然;当知其易地皆
然,不必存入主出奴之见也。兹编于诸家相承相矫,及其同时分
争合一之故,并详析言之,以见学术演进之迹。至于各人受用,
则或因其性之所近,或矫其习之所偏,有难范以一律者,非兹编
之所能言也。
民国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武进吕思勉识
篇八晦庵之学
宋学家为后人所尊者,莫如朱子。朱子于学,*宗濂溪及二
程。然于其余诸家,亦皆加以研究评论。至其哲学思想,则未有
出于周、张、二程之外者。不过研究更为人细,发挥更为透辟耳。
故朱子非宋学之创造家,而宋学之集成者也。(陆子一派,仅修
养之法,与朱子不同。哲学思想,亦不能出周、张、二程之外)
人类之思想,可分为神学、玄学、科学三时期。神学时期,恒
设想宇宙亦为一人所创造。遂有天主造物,黄土抟人等说。此
不足论。玄学时期,则举认识之物分析之,或以为一种原质所
成,或以为多种原质所成。所谓一元论、多元论是也。二者相
较,又以一元论为较圆满。玄学之说明宇宙,至此而止,不能更
有所进也。
宋学家以气为万物之原质,与古人同。而又名气之所以然
者为理。此为当时之时代思想,朱子自亦不能外此。
有其然必有其所以然,乃人类思想如此,非事实也。就实际
言,然与所以然,原系一事。故理气为二之说,实不如理气为一
之说之的。然谓气之外,真有一使气如此之理则非,若明知理气
是一,特因人类思想,有其然,必推求其所以然,因为假立一名,
以资推论,则亦无所不可。朱子之论理气,即系如此。其所见,
诚有不如后人莹澈之处。然世之讥之者,或竟疑朱子谓气之外
别有所谓理之一物焉,则亦失朱子之意已。
《语类二》云:“理气本无先后之可言。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
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又云:“天
地之间,只有动静两端,循环不已,更无余事。此之谓易。而其
动其静,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是则所谓太极者也。”(伊川论
《复卦》云:“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
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朱子又论之日:“天地
以生物为心者也。虽气有阖辟,物有盈虚,而天地之心,则亘古
亘今,未始有毫厘之间断也。故阳极于外,而复生于内,圣人以
为于此可以见天地之心焉。盖其复者气也;其所以复者,则有自
来矣。向非天地之心,生生不息,则阳之极也,一绝而不复续矣,
尚何以复生于内,而为阖辟之无穷乎?此则动之端,乃一阳之所
以动,非指夫一阳之已动者而言之也。”)答刘叔文云:“所谓理与
气,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
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
之理。”此皆谓理气之别,出于人之拟议,而非真有此二物也。
(《语类》云:“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二者常
相依,而未尝相离也。当初元无一物,只有此理。有此理,便会
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极复静”云云。极似以理为实
有其物者。此等处,*易招后人之訾议。然统观全体,则朱子未
尝以理为实有一物,在气之外,固彰彰也。《语类二》又云:“太极非
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
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其说固甚明显已)
《语类》:“问天地之气,当其昏明驳杂时,理亦随而昏明驳杂
否?日:理却只恁地,只是气如此。又问:若气如此,理不如
此,则是理与气相离矣。日:气虽是理之所生,然既生出,则理
管他不得。如这理寓于气了,日用运用间,都由这个气。只是气
强理弱。”朱子之意,盖亦如横渠,谓气之清虚者无碍,无碍则神;
重浊者有形,有形则不免有碍也。如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元依
据这个理。然形质既成,则其所受之理,即不免随其形质之偏,
而有昏明之异。至此,则理亦不能超乎形气,而自全其善矣。所
谓“管他不得”也。然此固非理之罪,所谓“理却只恁地”也。
又:“可机问:大钧播物,还是一去便休?还有去而复来之
理?日:一去便休耳,岂有散而复聚之气。”此说与伊川“天地之
化,自然生生不穷,更何资于既毙之形,已反之气”同。殊与质力
不灭之理相背,不免陷于断绝之讥。
朱子之论阴阳,亦以为同体而异用,与横渠同。《语录》日:
“阴阳只是一气。阳之退,便是阴之生。不是阳退了,又别有个
阴生。”答杨元范日:“阴阳只是一气。阴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
聚即为阴。非直有二物相对”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