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著典藏丛书孟子诠解 内容简介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十四卷,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迹。《孟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的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吸取了其他《孟子》版本的精华所在,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史例解读的体例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力求以全新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两千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传世名著典藏丛书孟子诠解 目录
目录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万章上
卷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传世名著典藏丛书孟子诠解 节选
卷二 梁惠王下 【题解】 本篇共十六章。中心内容在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仁政的思想和学说。孟子认为,仁义的准则应该是为政者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立脚点,仁义的思想应该贯彻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首先,在选用人才方面,施行仁政就应该任用“贤人”。选用“贤人”不仅是施行仁政的体现,同时也是施行仁政的有力保证。孟子主张在选用“贤人”的时候,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不能只听左右近臣的话,也不能只听大夫的话,而且要听“国人”的反映,还要就实际的政绩进行考察。经过全面的考察,确认是“贤者”以后,才能加以任用。 其次,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应该体察老百姓的疾苦,为政者应该和老百姓休戚与共,做到忧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为政者只有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和老百姓休戚与共,做到忧则同忧,乐则同乐,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国家有事,老百姓才能“亲其上,死其长”。在处理和邻国的关系上,仁政的原则就是体察邻国的国情,顺应邻国的民心。凡是符合邻国老百姓的利益,受到邻国老百姓欢迎的事就做;凡是不符合邻国老百姓的利益,不受邻国老百姓欢迎的事就不做。这些都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第三,在孟子看来,一时的存亡兴废是不足为怀的,勉力行善,便是尽了人的本分,至于成功与否,却不是人可以指望的,所以也不必计较。所以,在孟子与邹和滕两个小国君主的对话中,在严峻的军事和外交形势下,孟子仍坚决主张实行仁政,毫不为现实功利而妥协。这是对道德具有绝对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肯定。 【原文】 庄暴见孟子①,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③?”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④。” 曰:“王之好乐甚,则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⑤,举疾首蹙而相告曰⑥:‘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⑦,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⑧,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 ①庄暴:齐臣。②王:指齐宣王。见于王:进见于王前。③庶几:接近,差不多。④直:不过。⑤鼓乐:击鼓奏乐。管:笙。(yuè):箫。⑥举:皆。疾首:本意是头痛,引申为十分怨恨。蹙 (cù è):皱眉头,表现忧愁的情状。⑦田:与“畋”同,打猎。⑧羽旄(máo):指装饰着羽(鸟羽毛)旄(旄牛尾)的旌旗。 【译文】 齐国的庄暴来见孟子,说:“大王接见我,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不知该怎样回答他。”接着又问:“喜欢音乐好不好呢?” 孟子说:“齐王如此喜爱音乐,那么齐国也应该治理得差不多了吧?”过了几天,孟子见到齐宣王,问:“大王曾经告诉庄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的脸色一下子变了,说:“我并非喜好先王的音乐,只是喜好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此喜好音乐,那么齐国该治理得差不多了吧!流行的音乐与先王的音乐也是相通的呀。” 齐宣王说:“能听您解释一下原因吗?” 孟子问:“一个人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 孟子又问:“与很少的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种更为快乐呀?” 齐宣王说:“不如与很多人一起欣赏。” 孟子说:“就让我为您谈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现在大王如果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管、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头疼地皱着眉头互相议论说:‘我们大王喜欢演奏音乐,为什么让我们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分别,也不能与老婆孩子在一起。’现在大王如果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飘扬的旗帜威武雄壮,都头疼地皱着眉头互相议论说:‘我们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能让我们到了这样无奈的境地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分别,连老婆孩子也看不到。’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不能跟老百姓一起快乐。” “如果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钟、鼓、管、的声音,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地互相转告说:‘我们大王大概没什么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演奏音乐呢?’如果大王在这里打猎,老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美丽的旗帜飘扬在空中,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地相互转告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出来打猎呢?’这也没别的原因,也就是能与老百姓一起快乐呀。现在大王能与百姓一起快乐,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历代论引】 范氏曰:“战国之时,民穷财尽,人君独以南面之乐自奉其身。孟子切于救民,故因齐王之好乐,开导其善心,深劝其与民同乐,而谓今乐犹古乐。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若必欲以礼乐治天下,当如孔子之言,必用《韶》《舞》,必放郑声。盖孔子之言,为邦之正道;孟子之言,救时之急务,所以不同。” 杨氏曰:“乐以和为主,使人闻钟鼓管弦之音而疾首蹙,则虽奏以《咸》《英》《韶》《濩》,无补于治也。故孟子告齐王以此,姑正其本而已。” 朱子曰:“与民同乐者,推好乐之心以行仁政,使民各得其所也。” 又曰:“好乐而能与百姓同之,则天下之民归之矣,所谓齐其庶几者如此。” 【评析】 齐国臣子庄暴告诉孟子,齐王曾对庄暴说,他很喜欢音乐。不知这样好不好。后来孟子拜见齐王时告诉齐王,国王喜欢音乐,喜欢打猎,这是件好事,关键是要“与民同乐”。如果齐王听音乐、打猎时,百姓都感到头疼,说明齐王没有“与民同乐”。反之,如果齐王听音乐、打猎时,百姓都很高兴,说明齐王“与民同乐”,这也可以看作是君主是否施行仁政的试金石。老百姓富足安宁,才会想到乐一乐。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让老百姓丰衣足食,这才是孟子“与民同乐”的意思。 【史例解读】 疾首蹙頞 春秋时,田单为齐国的名将。齐襄王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大破燕军,尽收齐失地七十余城。由莒迎齐襄王入都临淄。田单因战功卓著被任为相,封为安平君。一时间,田单成为齐国声名*大的人物。
传世名著典藏丛书孟子诠解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