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季刊:二零一七年第四期 总第八期 内容简介
《国学季刊》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主办的学术季刊,每年四期,繁体横排,16开本,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国学季刊》季刊主要登载与我国古代传统学术相关的各种专门性研究论文,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刊登文章一律以学术质量为标准,推崇实学,鼓励创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字数一般在15000字以内。 《国学季刊》目的是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培养出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能够“继绝学、铸新知”的拔尖人才。
国学季刊:二零一七年第四期 总第八期 目录
特稿
再谈宋刻十行本《十三经注疏》
十六国时期河陇地区郭刘学派考论
《尚书·梓材》解读三则
“黄泉”词义演变考
论王念孙校《战国策》“触聋”之误的意义
先秦西京博士制度考
《世说新语》的文本话语与被制造的女性意识觉醒
略论六朝佛意“神”与中国“形神”
南宋书棚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递藏述略
山魈、木客与汉文化的异族叙事:宋前山魈传说演变研究
邵雍评司马光“九分人”考论
振兴与僵化
——元仁宗时期国子教育的改革及其影响
杨慎事迹系年考辨
从弘光朝顺案看明清之际的士人抉择
整理《灵岩山志》札记
国学人物
学人的真实与学术的究竟
——尚永亮先生学术传略
关於何孟春《孔子家语注》八卷初刻暨孔胤植刻本非初刻本的补正
说明
《国学季刊》稿约
国学季刊:二零一七年第四期 总第八期 节选
《国学季刊(第8期)》: 四 十六国时期河陇地区郭刘学派的发展演变,大致如上所述。作为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对河陇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遇较大影响的文士群体,该学派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 首先,在处世方式方面,该学派经历了由避世隐居到积极出仕的转变。在该学派形成的初期,郭荷、郭璃等人都选择隐居山林,私授门徒。史载郭荷以张掖束山为栖息授徒之地,前凉张祚以安车束帛徵至姑臧,郭荷随即上疏辞还。郭荷卒后,郭玛选择更加偏僻的临松薤谷隐居授徒,前凉张天锡、前秦苻坚重其声名,前后遣使徵召,郭玛均隐居不仕。前秦末年,郭瑀为支持前凉后裔张大豫夺取政权,起兵失利,发愤卒于酒泉南山。此后刘晒即长期隐居此地,讲经授徒,直至李嵩建立西凉,刘晒才率领弟子正式出山,积极为西凉政权的政治文化建设服务。史载刘晒始任“儒林祭酒、从事中郎”,“迁抚夷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卷”,“注记篇籍,以烛继昼”①,实现了由隐而仕、由民间授学向官方授学的转变。此后,河西虽然先后经历了北凉取代西凉、北魏平定北凉等重大历史转变,但刘晒及其弟子索敞等再也没有退回隐居山林的传统方式,无论王朝如何更迭,现实如何变化,总是以文化的传承为己任,忍辱负重,孜孜不倦。 其次,在治学方法方面,该学派经历了由专治经学到融通百家的转变。根据文献记载,郭荷、郭璃等人,傅承研修的主要是自东汉郭整以来的传统经学,郭瑀的《春秋墨说》和《孝经错纬》,正是东漠经学思想(重政教大本即道德教化)的遣留或延续。但是到刘晒、程骏等人,治学范围远远超越了经学藩篱,不仅经学、史学、诸子等均有涉略,而且对魏晋以来新兴的玄学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刘晒注《人物志》,承袭保存了曹魏时期的才性论;程骏与其师刘晒之间,也有一段关于老庄学旨的精深讨论,其晚年所着《得一颂》十篇,“始于固业,终于无为”,也是对老庄旨趣的阐发申述。总体来看,从郭荷到刘晒,该学派的治学领域逐渐扩大,治学方法也由专治经学转变为融通百家,个人身份也由隐居授徒的经师儒生转变为领袖群伦的一代宗师。 再次,从活动地域和影响范围看,该学派兴起于河陇地区,随着声名渐着,影响逐渐波及关中,*终传至平城,融入北魏多元一体的混合文化之中,可谓经历了从偏居一隅到遍及北方的转变。根据文献记载,郭刘学派早期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以张掖东山、临松为中心,北及酒泉、南至姑臧的河西走廊地带,但因郭荷祖籍秦州略阳,而郭璃、刘晒、索敞等人又出自敦煌,所以其实际的影响覆盖了东起陇山、西至敦煌的整个河陇地区。前秦统一北方,苻坚遣使徵召郭瑀定礼仪,表明其学术影响已经超越河陇,波及关中。北魏平定凉州,河陇士民大批束迁,虽然刘晒因年老留居河西,但其三子及索敞、程骏等大批弟子徙居平城及周边地带,河陇文化的精英分子遂历史性地走出西北边隅,像种子一样随风撒播到以平城为中心的北魏京畿地带,并且随着仕宦及人口流动,*终遍布北方。索敞在平城开馆授学十余年,程骏深受献文帝、冯太后、崔浩等高层人士的赏识,进一步强化了该学派的影响,刘晒“德冠前世,蔚为儒宗”的地位,*终得到北魏王朝的认同和肯定。这不是刘晒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在文化传承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全体河陇士人的荣誉。 *后,从兴衰轨迹和历史使命看,该学派兴于乱世,终于治世,始于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终于北魏孝文帝的太和改制,前后绵延近两个世纪,承担了传承文化的特殊使命。具体来讲,西晋末年,北方大乱,五胡入侵,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严重挑战,郭荷、郭璃、刘晒等人顺应时代的需要,传道授经,存亡继绝,维系了河陇学脉。北魏统一北方,索敞、程骏等人将河陇文化传输至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平城,使其与来自其他地区的文化碰撞融合,经过反复整合和重构,*终融入“统一混合之文化”。总之,郭刘学派是十六国时代的特殊产物,可以说是五胡乱华时期河陇地区传统文化的“摆渡人”,随着北方的重新统一以及政治文化秩序的重新整合和建构,其历史使命已然完成,于是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留下曾经的辉煌任凭后人评说。 综上所述,十六国时期河陇地区的郭刘学派,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和历史存在。五胡乱华时期河陇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固然与当时河陇世家大族的家学传承密切相关,但郭刘学派的薪火相传,也是当时河陇地区学术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其学术贡献彪炳史册,毋庸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