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2020-06-18 00:00:00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从神秘主义的视角, 对于古代哲学的变迁提出了新的认识, 对其中若干命题作了新的解释, 对于古代哲学与礼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内容包括: 早期儒家与神秘主义 ; 《内业》与《大学》 ; 《五行》与神秘主义等。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目录

绪论 神秘主义与古代哲学

**章 早期儒家与神秘主义
一、神性自我与早期儒家
二、孟子的祛魅
三、《易传》的性理观
四、内在超越

第二章 《内业》与《大学》
一、释“致知在格物”
二、释“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三、礼与格物致知

第三章 《五行》与神秘主义
一、圣与君子道
二、《五行》与神秘主义
三、《五行》在早期儒学中的地位
四、颜氏之儒

第四章 思孟五行辨析
一、儒家的两种五行说
二、《五行》与思孟
三、又一种子思五行

第五章 灵知主义与道家哲学
一、《老子》与神秘主义
二、自由理念
三、道与神明
四、无极而太极
五、先后与上下

第六章 萨满主义与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一、萨满主义与古代哲学
二、从精气分疏看南北差异(上)
三、从精气分疏看南北差异(下)
四、北方的神秘主义
五、南北交融
……

第七章 哲学与礼法:神秘主义的视角
第八章 《易传》、《中庸》与宋明理学
第九章 《老子》与《周易》:以象为基础的关联

结语 连续与破裂:东西方文明演进路径的再思考
跋 宇宙论与神秘主义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节选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通天道的人,在子思之前,是极少的,即便博学如孔子,平时都很少谈天道,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子思也谈圣人之道,《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这里的圣人能“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显然是可以通天道的人。但这样的人百世方出,“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子思对圣人非常崇敬。  《中庸》除讨论圣人之道外,还讨论君子之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这里的君子之道达到极致,也就是所谓至诚之道,既包含察天地,也包含圣德之内容。但从前引君子之道中有“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看,君子之道与圣人之道显然是两种道行。尽管子思是以圣人的行为作为君子的*高追求,但他还不可能将具有圣德作为可以成为君子的标准。但到了《五行》的时代,圣已成为理想君子人格之组成的一分子。《五行》有“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这个君子标准,虽是从形于内的德之行的角度立论,但无疑可以说明,作者已经将君子之道与圣人之道合二为一了。  圣德在子思以前的儒家的心目中,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王者才具备的德行,现在《五行》将其纳入君子之道的范围,所以苟子对其有“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的批评。“法先王”指其主张君子要具备圣德;不知其统,指其所论德行不合于先王关于德行的观点,而主张德为天赋。“德为天赋”的观念此前也有,如孔子曾说“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论语·述而》),但在谈到仁义礼信这些具体德行时,儒家更强调修德,在敬天保民的实践中锻炼自己。而《五行》则将这些具体的德行与圣德一起视为可以先验地获得,这显然不符合儒家的主流观点,可以说是不知其统。  结合前引《成之闻之》关于对圣人的理解,《五行》创造关于五德之行学说的思路当是这样:当一个人表现出了超群的对天道的认知能力,这说明他具有圣德,也说明他有天德。而据传统观念,天地间有五德,其道德化的结果,是仁义礼智圣。此五德流行,于人心中显现,就是五行。也就是说,《五行》关于五德之行的学说,以具备圣德为前提。前引《中庸》的“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也是因为具备圣德,才具备了后面五种德行。不过,《中庸》与《五行>的差别是很清楚的,它所强调的是至圣之人可以具备现实生活中所需的德行,也就是说,它关于德行的观点仍属于儒家的主流。《五行》则从圣德天赋的观念出发,附会天地五行,认为仁义礼智皆为天赋。因此,《五行》显非子思所作。  总之,从是否将圣德作为君子之道之组成部分的不同认识看,子思与《五行》的作者应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五行》不可能是子思所作。准此,到目前为止,在思想上找不任何直接证据证明,苟子所批判的五行是思孟五行。如果考虑到《五行》的五德之行学说的先验性与非理性的神秘特点,子思、孟子持有这种学说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所以,不能将荀子所批判的五行称为思孟五行。  苟子说这种五行学说是“子思倡之,孟轲和之”,这又该如何理解呢?笔者以为,说子思倡之,一方面与儒家自子思始提倡五行有关,并且笔者以为,子思创立五行说,当为附会自然界之五行而生(详见下文);另一方面,《五行》把圣列人君子之道,与子思对君子之道的理解以及倡导知天有密切关系。前面已讲到子思认为天下有五达道,下文还要专门探讨子思所倡导的五行,这里谈子思对君子之道的理解以及强调知天的影响。  孔子很少与其弟子谈论天,从传世文献看,他的学生也很少谈论天。儒家倡导君子应该知天,或从子思开始。《中庸》几次谈到,君子之道应包含对天地的认识。“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又说君子之道,“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对于君子来说,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是*高追求。这是子思对君子的新的理解。圣的内涵,据前讨论,是对天道的认知。因此,《五行》以具备仁义礼智圣五行作为君子的标准,当是受子思的直接影响。  ……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作者简介

  陶磊,1972年10月生,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历史系本科(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博士(2002年)。曾供职于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1996-2002年)、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2002-2009年),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5年),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的经典与文化、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2003年)、《从巫术到数术:上古信仰的历史嬗变》(2008年)、《思孟之间儒学与早期易学史新探》(2009年)、《巫统、血统与古帝传说》(2010年)、《斯文及其转型研究》(2012年)、《周易新解:萨满主义的视角》(2015年)、《德礼·道法·斯文重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之变迁研究》(2016)等。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7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