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阶级观点问题研究 |
|
2020-06-18 00:00:00 |
|
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阶级观点问题研究 目录
总序 引论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观点概述 一、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观点的逻辑前提 二、物史观如何看待阶级统治 三、“阶级制度的存在是由分工引起的” 四、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的看法 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看法 六、剥削者作为一个阶级也是进步历史的创造者 *章 中国化阶级观点的形成与发展 *节 战时背景与阶级斗争理论的政治实践 一、阶级斗争本身成为一种精神价值 二、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的*初传播者:无*主义者 三、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的*初传播者:李大钊 四、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的*初传播者:陈独秀 五、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的*初传播者:*泽东 二节 阶级斗争史观与革命史学的内在结构 一、从政治主体性的建构到历史主体性的建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二、《中国革命与中国党》提供了一种关于中国社会形态的规律性变迁的历史观念 三、《中国革命与中国党》提供了一种“反剥削反压迫”的*性价值理念 四、革命史学的内在结构
二章 “前十七年”历史主义阶级观点与非历史主义阶级观点的初步交锋 *节 两种阶级观点的起源与碰撞 一、非历史主义阶级观点的起源与革命史学典范的确立 二、*泽东在民族主体层面的历史主义与阶级主体层面的非历史主义的内在冲突 三、华岗、沈志远对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观点的阐发及发生在蓝莎、叶逸民与艾思奇之间的争论 二节 关于如何估计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历史作用的争议 一、争议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线索 二、阶级性与民族性:到底要把民族英雄和帝王将相放在哪个平台上? 三、“让步政策”与“反攻倒算”:统治阶级是否起过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 四、“清官”与“贪官”:统治阶级中究竟有无可取的历史人物? 三节 关于如何估计农民阶级属性和地位的争议 一、争议的缘起与线索 二、关于农民阶级的属性 三、“农民政权”的性质 四、与农民阶级有关的若干核心概念和命题的辩论 四节 两种阶级观点的集中对立: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之争 一、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之争的缘起 二、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各自内涵及相互关系 三、历史主义思潮的政治命运
三章 “*”后历史主义阶级观点与非历史主义阶级观点的正面冲突 *节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讨论:“反抗动力论”质疑 一、围绕着阶级斗争*动力论展开的批评声浪 二、僵守革命记忆的阶级斗争*动力论 三、辩证的动力机制论: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和合力说 二节 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非历史主义阶级观点*后堡垒的瓦解 一、“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命题的演变及其论争始末 二、“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命题不能成立 三、“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命题维护者的辩解 四、“历史创造者”命题的辩证性质及其世界观方*意义 三节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孰轻孰重 一、“三次革命高潮说”--阶级斗争线索论主流形式的形成 二、现代化范式与革命史范式的论辩 三、作为阶级斗争形式的革命与改良之争 结语从*者到中华民族的代表者 后记
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阶级观点问题研究 节选
《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阶级观点问题研究》是一套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案丛书。传统学案体史书在于研究不同学派的学术源流、内容及其对之进行学术评断;本丛书则既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梳理,又侧重于对以往学术状况的现代评论,旨在揭示学术论争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内在逻辑,着眼于学术的未来发展。大问题,大手笔,大思路。揭示既往学术之理路,展现未来学术之趋势。
|
|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758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