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商标显著性研究

  2020-06-17 00:00:00  

商标显著性研究 本书特色

     张林编写的《商标显著性研究》讲述了:商标的标示来源功能是商标*基本、*主要的功能,而商标显著性则是对商标标示来源功能的抽象化。商标的标示来源功能在构成商标显著性事实基础的同时,也构成了商标显著性*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内涵——商标显著性就是商标所具有的识别力和区别力。但是,该种定义忽视了商标显著性所具有的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作用。商标具有显著性,法律就会赋予商标专用权,对商标的使用就会进入私人领域;商标不具有显著性,则意味着该商标处于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对于该商标的使用并不存在排他性的权利。      商标显著性是消费者对于商标标识的主观认知状态。“第二含义”、知名、商标的混淆可能、商标的淡化等等商标法中的重要概念,事实上都与消费者的认知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商标法中的上述概念不是在分析单个主体的主观状态时使用的,而是针对大量消费者,针对某种争议商品或服务的广大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来使用的。商标法对商标显著性的规定意味着商标法对商标的心理学功能的承认。      商标显著性不仅仅是商标的本质特征,它还是庞大的商标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根据显著性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商标显著性分为固有显著性和获得显著性,根据固有显著性的 abercrombie分类法,还可以将商标分为:臆造性商标、任意性商标、暗示性商标、描述性标志和通用名称。      商标显著性作为商标的本质特性,并不是商标法所保护的对象,商标专用权才是商标法的保护对象。商标专用权是商标显著性的逻辑归宿,即对商标显著性的分析和研究*终都会回到商标专用权上,而不论是在采用使用取得原则的国家,还是在采用注册取得原则的国家。

商标显著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知识产权法中商标权方面的理论著作, 共分七章, 主要包括: 商标显著性的立法地位、商标显著性的分类及其意义、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商标的获得显著性、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专用权的取得、商标显著性与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等。

商标显著性研究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和结构设计
**章 商标显著性的立法地位
  **节 商标显著性的定义
    一、商标显著性的代表性学理定义
    二、商标显著性的立法规定
    三、小结
  第二节 商标显著性的立法地位及其意义
    一、商标显著性是对商标标示来源功能的抽象化  
    二、商标显著性是商标专用权的基础
    三、商标显著性是商标法利益平衡的主轴
第二章 商标显著性的分类及其意义
  **节 固有显著性与获得显著性
    一、按照显著性的取得方式不同将显著性分为固有显著性和获得显著性
    二、固有显著性与获得显著性分类的意义
    三、对固有显著性与获得显著性分类的质疑
  第二节 来源显著性与区别显著性
    一、来源显著性与区别显著性的划分依据
    二、来源显著性与区别显著性的分类意义
  第三节 强显著性与弱显著性
    一、根据显著性的强弱程度分类的意义
    二、我国立法对于强商标与弱商标的划分
    三、商标显著性与商标的力量
    四、对商标显著性强弱进行判断的方法
第三章 商标的固有显著性
  **节 商标固有显著性的abercrombie分类法
    一、商标固有显著性的abercrombie分类法的产生  
    二、毕比教授对固有显著性的abercrombie分类法的分析
    三、本书对固有显著性的abercrombie分类法的分析  
  第二节 基于abercrombie分类法所形成的商标显著性等级系统
    一、臆造性商标
    二、任意性商标
    三、暗示性商标
    四、描述性标志
    五、通用名称
  第三节 特殊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一、特殊字母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二、特殊文字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三、组合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四、地理名称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五、三维商标和外包装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六、颜色及颜色组合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七、气味或香味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八、声音商标的固有显著性判断
第四章 商标的获得显著性
  **节 对国外商标获得显著性的理论分析
    一、概述
    二、对美国商标获得显著性的理论分析
    三、对欧洲国家及欧共体商标获得显著性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获得显著性的判断
    一、我国判断获得显著性的原则
    二、对“小肥羊”商标案的评析
    三、本书对于获得显著性判断的建议
  第三节 “第二含义”的意义阐释
    一、“第二含义”并非描述性标志的“次要含义”
    二、“第二含义”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三、将secondarg meaning翻译成“第二含义”的语言学分析
第五章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专用权的取得
  **节 商标权使用取得原则与商标显著性
    一、美国商标法中的商标权
    二、商标权使用取得与商标显著性
  第二节 商标权注册取得原则与商标显著性
    一、商标注册制度
    二、商标权注册取得原则下的商标使用
    三、商标注册审查与商标显著性判断
    四、未注册商标权益保护中的商标显著性判断
第六章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节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混淆
    一、商标混淆可能的立法规定
    二、判定存在混淆可能的方法
    三、商标显著性与混淆可能理论
  第二节 商标显著性与国外商标反淡化保护
    一、商标淡化理论概述
    二、商标淡化的理论与实践
    三、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淡化
  第三节 商标显著性与****的特殊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的产生来源
    三、****的认定方法  
    四、商标显著性与****的认定
    五、我国对****反淡化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章 我国商标显著性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节 我国商标显著性的立法规制
    一、显著性并不仅仅是注册商标的特性
    二、明确规定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条件
    三、明确显著性的丧失与商标注册撤销之间的关系
    四、对知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加以规定
  第二节 我国商标显著性的行政机制创新
    一、构筑以商标显著性为基础的注册商标体系
    二、承认消费者调查问卷的证明效力
    三、将商标显著性的强弱作为判定****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我国商标显著性的司法机制创新
    一、消费者调查问卷在商标案件中的证据地位
    二、词典作为证明商标显著性的证据地位
    三、作为证据的第三方使用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商标显著性研究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6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