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P立法研究 本书特色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而完善的立法体系是PPP模式正常运作并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本书是国内率先对PPP立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对世界范围内PPP模式的基本理论及PPP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梳理;二是按照PPP模式实践操作的不同阶段,对立法的具体内容进行规范性阐述;三是借鉴国外PPP立法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相关立法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我国下一步PPP立法的具体建议。
中国PPP立法研究 目录
**章PPP立法的基本理论
一、PPP模式的界定
(一)PPP模式的含义
(二)PPP模式的特征
(三)PPP模式的运作程序
二、PPP模式的主体
(一)PPP项目的主要参与方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
三、PPP模式的类型
(一)PPP模式的分类方式
(二)PPP模式的常见类型
四、PPP模式的功能
(一)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章PPP立法的基本理论
一、PPP模式的界定
(一)PPP模式的含义
(二)PPP模式的特征
(三)PPP模式的运作程序
二、PPP模式的主体
(一)PPP项目的主要参与方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
三、PPP模式的类型
(一)PPP模式的分类方式
(二)PPP模式的常见类型
四、PPP模式的功能
(一)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三)提高公共供给效率
(四)打破行业准入限制
五、PPP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二)平等协商原则
(三)风险分担原则
(四)互利共赢原则
(五)公平竞争原则
第二章PPP立法的历史发展
一、PPP模式的兴起
(一)PPP模式的兴起背景
(二)PPP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国外PPP模式与立法
(一)国外PPP模式的发展状况
(二)国外PPP立法现状
(三)国外PPP立法模式
三、中国PPP模式与立法
(一)中国PPP模式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PPP立法现状
(三)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PPP立法现状
(四)中国PPP立法建议
第三章PPP项目识别
一、适用范围
(一)确定PPP模式适用范围的原则
(二)PPP模式的适用范围
二、项目发起
(一)政府发起
(二)社会资本发起
三、项目筛选
(一)PPP项目的特征
(二)PPP项目的筛选
四、物有所值评价
(一)物有所值定性评价
(二)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五、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一)财政责任识别
(二)财政支出测算
(三)财政能力评估
(四)信息披露
第四章PPP项目准备
一、管理架构
(一)PPP专业机构
(二)PPP项目实施机构
二、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的编制
(二)实施方案的审核
第五章PPP项目采购
一、项目采购概述
(一)PPP项目采购的概念
(二)PPP项目采购与传统政府采购的区别
(三)PPP项目采购的法律适用
二、项目采购方式
(一)公开招标
(二)邀请招标
(三)竞争性谈判
(四)竞争性磋商
(五)单一来源采购
三、项目采购程序
(一)市场测试
(二)资格预审
(三)采购文件编制
(四)响应文件评审
(五)项目合同签署
第六章PPP项目公司
一、项目公司概述
(一)项目公司的含义
(二)项目公司的性质
(三)项目公司的功能
二、项目公司的设立
(一)项目公司的股东
(二)项目公司的组织形式
(三)项目公司的组织结构
三、项目公司的治理
(一)董事会中心主义
(二)政府“黄金股”制度
(三)国有股权信托制度
第七章PPP项目融资
一、PPP项目融资概述
(一)项目融资的主体
(二)项目融资的特点
(三)项目融资市场分析
二、项目融资模式
(一)项目融资模式的种类
(二)项目融资模式的协调机制
三、项目融资结构
(一)股权结构
(二)债权结构
(三)债本比例
四、项目融资担保
(一)项目融资担保的主体
(二)项目融资担保的类型
五、项目融资风险
(一)风险识别
(二)风险管理
第八章PPP项目建设
一、项目用地
(一)土地使用权的取得
(二)土地使用权取得的两种选择
(三)土地综合开发
(四)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其他相关权利的费用
(五)土地使用的权利及限制
二、项目设计
(一)项目设计范围
(二)项目设计分工
(三)项目设计要求
(四)项目设计审查
(五)项目设计责任
三、项目建设
(一)社会资本对项目建设的管理
(二)政府对项目建设的监督和介入
第九章PPP项目运营
一、项目运营
(一)项目运营的基本原则
(二)项目运营的开始
(三)运营期间的权利与义务
(四)项目运营的绩效评估
(五)政府方对项目运营的监督和介入
二、项目维护
(一)项目维护的方案与责任
(二)政府方对项目维护的监督和介入
第十章PPP项目移交
一、项目移交概述
(一)项目移交的含义
(二)项目移交的原则
二、项目移交的内容
(一)项目移交的形式
(二)项目移交的范围
(三)项目移交的条件和标准
(四)项目移交的程序
(五)合同和技术转让
第十一章争议解决
一、PPP模式法律关系
(一)PPP项目参与主体
(二)政府在PPP项目中的角色
(三)PPP项目合同的法律性质
二、争议解决的方式
(一)协商
(二)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概述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特征
(三)法律责任的功能
(四)法律责任的种类
二、PPP模式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
(二)社会资本的法律责任
附录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征求意见稿)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中国PPP立法研究 作者简介
丁保河,山东省聊城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博士、北京市政府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199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行政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行政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2010年在俄罗斯西北公务学院作访问学者;2012年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政府挂职锻炼,任副区长。主要著作包括《行政程序研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已在《人民日报》、《法学研究》等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5部,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